第201章缠足罚得倾家荡产

  第201章

  皇太极非常清楚,辽阳之战失败的后果非常严重,归根结底,就是大金国失去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的神话,八旗精锐在昔日的手下败将眼里,不再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对手了!

  这个后果相当严重,因为草原游牧向来都是有奶便是娘,他们打不过的敌人就会主动加入,就像汉朝时期的匈奴、鲜卑、隋唐时期的突厥一样,无论是匈奴,还是鲜卑,或者是突厥,都是崛起得非常迅速,崩溃得也非常突然。

  草原民族对力量的直觉是非常精准的,一旦发现自己投靠的势力开始衰弱了,他们马上就会翻脸,叛离算是轻的,群起而攻之才是草原狼族生存的王道!

  在辽阳之战大败以后,哪怕是冰天雪地,哪怕是粮草匮乏,哪怕是人困马乏,皇太极都咬着牙坚持,从四万幸存的建州精锐中,抽调了四千余名精锐,这四千余名精锐中,仅白甲兵就多达六百四十名,这也是大金硕果仅存的白甲兵。

  于是,皇太极做了一场豪赌,如果远征车臣汗部失败,大金就会瞬间崩溃。为了这次远征,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甚至不惜杀掉了五千余匹战马,充作军粮。

  这五千余匹战马,如果是从前,建奴还不当一回事,可是在辽阳大败的情况下,大金整個国家也不过五万余匹战马,其中还有三分之一是小马朐,根本无法作战,然而,皇太极像输红了眼的赌徒,一口气压上了大金国所有的家底。

  这一次,皇太极赌赢了。

  车臣汗部的汗王叫硕垒,他本是林丹汗的盟友兼连襟,这个林丹汗,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葩,林丹汗在明末那段历史也算一个风云人物。他在名义上是蒙古各部的共主,察哈尔部的主人,立志要统一蒙古各部,重现成吉思汗时代的辉煌。

  然而,这个“成吉思汗”却很倒霉,早早就遇上了后金崛起,不可避免地与后金爆发了战争,然后一次次被打得大败而逃,跟崇祯一样,完全就是皇太极的沙包,心情好的时候捶两拳,心情不好的时候踹两脚。

  在后金势大的时候他采取了联明抗金的策略,不失为明智,然而在一次次惨败之后竟异想天开的纵兵洗劫大明九边地区,试图从明朝这边得到一点补偿,这种举动只能用“弱智”来形容,非但没能拯救他的部族,相反还把自己变成了后金与明朝共同的靶子。

  因为在崇祯四年一月,林丹汗东征西拉木伦河,袭击已降建奴金的阿鲁科尔沁达赉楚琥尔牧地,楚琥尔不敌林丹汗,被斩杀八千余部众,他向皇太极求援,皇太极率领建奴精锐,与蒙古科尔沁部联军,共计四万余人马攻打林丹汗。林丹汗部只有两万余骑,而且装备很差,不敌皇太极,被迫西逃。

  随着林丹汗逃往青海,林丹汗在蒙古的统治也瞬间崩溃,原本是林丹汗的盟友,连襟硕垒济农,趁机自立为车臣汗,林丹汗属下的乌珠穆沁、苏尼特、浩齐特等部,投靠了他。

  在这个情况下,硕垒其实是非常忐忑的,他已经随时准备逃跑了,然而,八里湾大战,皇太极大败的消息传来,硕垒正寻思着,应该与程世杰结盟,不过因为大雪的原因,他想在开春以后,派人南下。

  只不过,硕垒也没有想到,皇太极在元气大伤的情况下,率领四千余精锐突袭他的汗庭临时驻地巴尔虎草原(既今呼伦贝尔市西北境内)。在皇太极率领大军袭击的时候,硕垒根本就没有防备,他原本集结的蒙古各部精锐,也分散到各地。

  就这样,皇太极成功突袭硕垒的汗帐,斩杀硕垒麾下两千余骑,硕垒起初狼狈而逃,一边逃跑,一边召集部众。

  崇祯六年二月,硕垒在库库和屯(明廷赐名“归化城”)纠集了将近三万蒙古骑兵,与皇太极展开决战。只是非常可惜,硕垒中了皇太极的计策,皇太极见硕垒聚集了大量的部曲,就假装撤退。

  皇太极先是每天五六十里的速度向辽东方向撤退,到了第三天,此时皇太极部距离库库和屯已经二百多里了,硕垒再一次放松警惕。结果皇太极昼伏夜出,用了一夜的时间再次返回库库和屯,他麾下的六百余名白甲兵,一直潜伏在库库和屯附近,不存在人困马乏的情况,对库库和屯发动了夜袭。

  按说白甲兵再厉害,库库和屯有三万余蒙古骑兵,皇太极麾下的白甲兵就算累死又能杀多少人?可问题是黑夜中硕垒麾下大乱,加上建奴装备好,蒙古骑兵的武器无法对白甲兵造成伤害,这种战斗,让蒙古人非常绝望。

  无奈之下的硕垒向皇太极投降。

  经过库库和屯这一战,让原本心思各异的蒙古各部,明白了一件事情,明军虽然可以战胜建奴,但是建奴收拾他们蒙古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不仅仅稳住了蒙古这个主要盟友的军心,同时也利用了硕垒的财富,熬过了最难过的时刻。

  有了从车臣汗部缴获的牛羊的粮食,建奴现在已经没有了粮草危机。可问题是,沈阳作为大金国都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