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好汉不吃眼前亏

  第200章

  十五卫八千户所,除了在编制的九万两千九百六十名士兵之外,其他三十多万人已经按排宁海军分配的屯田军户,分散安置了下去。

  在编制的军户,则进入宁海军的军营展开训练,普通军户入营的第一件事,就是造名册,然后开始领取装备。普通军士的装备倒也简单,两套崭新的鸳鸯战袄,两双鞋子,脸盆,饭盒,被褥蚊帐,还有一把横刀,一把工兵铲。

  普通军户们一领到便迫不及待的拔出来看,普通士兵所用的横刀同样是寒光幽冷,削铁如泥。刀柄、刀鞘、刀身没有任何饰物,质朴无华,却有着一股令人心头发凉的可怕杀气。

  至于千户以上的军官,则集中在宁海军的作训局训练大营,也就是金州的东大营,进行训练。

  这是宁海军的官军训练基础,但凡宁海军队正包括队正以上军官,都必须在这里进行为期三个月以上的训练。

  作为军官,他们待遇肯定是比普通士兵要好得多,普通宁海军的营房,是以队为单位,既十二名士兵为一间屋子,这个房间里只有六张上下铺,三张双人长条桌,以及十二個柜子,房间里没有厕所,也没有卫生间。

  普通士兵的洗漱和上厕所,都是公共卫生间。但是军官不同,军官分为三种规格,一种是四人间。房间面积与普通士兵的营房差不多,大约二十个平方,摆放四张单人床,四张桌子,四个衣柜,衣柜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可以放置个人的私人物品,下层放置鞋子,中间放置衣物。

  与普通士兵最大的区别是,这样的军官营房拥有独立卫生间和洗浴间,而且是干湿分离。

  其次是二人间和单间的房间一样大小,一样的布局,只是住的人不同而已。

  这些卫所将领的祖先肯定是骁勇善战的,哪怕会有一些官员的子弟荫封为百户、千户,这样的官职,其实都集中在锦衣卫。新笔趣阁

  就像前建极殿大学士黄立极,他深受天启皇帝宠信,被荫封为锦衣卫世袭同知,皆施凤来之子施时升、张瑞图之子张治夫、等皆荫封锦衣千户。

  但是,普通卫所的世袭千户、指挥佥事、指挥同知,包括指挥使,他们祖先只有依靠战功,而且是功劳显赫,才能被封为世袭官职。

  可问题是,拜这无比坑爹的卫所制度所赐,军户实质上都变成了农奴,而百户、千户也变成了奴隶头子。奴隶头子过得当然比奴隶要好上一点,但混得再好的奴隶头子,还是奴隶。两百多年的漫长时光早已磨光了他们血液中最后一丝悍勇。

  程世杰从来没有指望着他们可以打仗,能把田种好就谢天谢地了。当然,在辽东,程世杰采取的是全民皆兵的政策,这些卫所军官们,也在统领军户,却对付小股土匪或者是建奴的小股部队,他们应该还是可以做得到的,总不能什么屁事都让宁海军去干吧?

  当然,程世杰也有另外一层意思,卫所兵虽然糜烂不堪,可是卫所里同样也出了不少名将,就像戚继光,他是世袭登州卫指使佥事,像赵率教是世袭靖虏卫指挥佥事。另外还有毛文龙他们都是出身卫所世袭军官。

  纵然大明卫所大都糜烂不堪,不堪大用,可问题一是这个基业太大,再不济也或许是有几个出色的人才。

  这十五卫八千户共计一百多名军官,开始并没有直接训练,而是让他们熟悉宁海军的军纪,这些军纪,对于千户这个级别的军官来说,反而不是问题。因为这些千户级别的军官,需要处理公文,识字是最基本的基本功。

  经过十天的学习,这些军官们倒是全部做到的可以把宁海军的军纪倒背如流,特别是军官们的饭菜,也相当于自助式,随便吃,不限量,不少军官们感觉,跟着程世杰属下还是不错的。

  至少他们以前可各省都指挥使司衙门管理的时候,可没有吃过上司请的饭,程世杰给他们的饭菜,虽然不见得顿顿有肉,但是却可以做到的顿顿有鱼,顿顿可以喝上牛奶和鸡蛋汤。

  这样以生活,在之前他们是不敢想的,只能偶尔的时会奢侈一下,别看他们奴隶头子,可问题是,关内天气太差,军国收成也低,好不容易弄点钱,也要上下打点,要不然,他们这个世袭的位置也坐不稳。

  十天过完,他们的苦日子终于来临了,对于每一天起床的第一道菜,就是全副武装五公里,对于普通士兵而言,五公里真不算是事儿,毕竟,他们每天都要辛苦劳动,也苦惯了。可是对于十五卫八千户所的军官们来说,这可就是老了老命,十五卫八千户军官,五十五岁以上三人,五十岁以上十一人,四十五岁以上四十三人,四十岁以上五十八人。二十五岁以下的仅仅九人,三十岁以下的才三十三人。

  所以这些卫所军官们,体能太差了,每一天的训练,对这些军官来说,简直就是要了要命。

  连续训练了两天,原陈州卫指挥使现年五十五岁的李仲武,就坚持不下去了,无奈之下,他给程世杰写陈请,请求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