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望父成龙李世民

  「所谓盛世,也必然有强大的外交,如汉朝的丝绸之路,如唐朝的万国来朝。」

  ......。

  刘彻一下来了精神。

  “少年将军打通的丝绸之路被金榜提起了!”

  “你看到了,去病,你不枉此生啊!”

  “善......。”

  ......。

  “什么?我唐朝有万国来朝!”

  李世民顿时露出笑容。

  “如此功绩,是朕的子孙后代们吗?还是说,这个人有可能是朕?”

  ......。

  「华夏昌盛,当被万国敬仰,当属天朝上国。这是每一位有理想帝王的最终目标,自然也是你朱棣的目标。」

  「经过父亲朱元璋三十年来的治理,使华夏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税收国库充盈。」

  「于是便有了郑和下西洋之举,此举跨越半个世界,周游西洋列国,直达大洋彼岸。」

  「当时强大的船只制造水平为郑和的西洋大航海提供了非常充足的条件。」

  「永乐三年,三宝太监郑和正式开始下西洋之行。郑和下西洋是我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航海,也意味着我华夏第一次征服了大海。」

  「郑和的船队共有宝船六十二艘,军队三万余人。船只最长者长达四十四丈,宽一十八丈。这种船只制造水平在当时属于世界顶级。」

  ......。

  “长四十四丈,宽一十八丈!”

  闻言,秦始皇忍不住在咸阳宫大殿内用腿为尺,不断走动,想丈量船只的尺寸。

  “此船,竟比朕的大殿还要宏伟,后世明朝,竟有如此技术!”

  “哈哈哈,好啊,好啊,何愁我华夏不兴!”

  ......。

  “长四十四丈,宽一十八丈!”

  刘邦找来木匠,在皇宫内画出船的尺寸。

  在看到船只的大小后,刘邦也是满眼的不可置信。

  “如此的庞然大物是如何做出来的?最重要的是,这个庞然大物,如何行走在水面?”

  “又如何能够控制方向呢?”

  刘邦满头雾水,自己大汉若是有如此船只,也必然要征服那汪洋大海。

  ......。

  “长四十四丈,宽一十八丈!”

  忽必烈羡慕死了。

  他的蒙古军队两次出征日本都在海面上吃亏。

  因为船只太小,不稳定等因素,造成了大量的士兵死亡。

  最后征服日本的计划也不了了之。

  “可惜,可惜,若是本汗能得此技术,倭寇早已灭国!”

  “汉人在一些武器的制作上,本汗不得不佩服。”

  ......。

  “好家伙,朱老四你这是把那陈友谅的造船技术全学来了?”

  朱元璋看到这里,不由得问道。

  ......。

  「明朝舰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经过占城,马来西亚,爪哇,苏门答腊等国。」

  「舰队所到之处,无不为我大明国威所颤栗,诸国纷纷派使臣前来,称臣纳贡。万国来朝,幅员之广,数量之多,为封建王朝之最。」

  “好!好一个万国来朝!好一个王朝之最,你朱棣不愧是我李世民所钦佩的男人,你没有让朕失望。”

  李世民直接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朕也要实现万国来朝,朕一定要实现万国来朝,朕不会输给你的,朱棣!”

  长孙皇后看着自己的男人,温柔道:“二郎一定会如愿的!”

  ......。

  “万国来朝,王朝之最,那该是何等的壮丽啊!”

  汉武帝刘彻不禁握拳。

  当明朝已经在万国来朝的时候,我大汉竟然还在为匈奴所困。

  不得不靠着女人和亲来维持和平。

  “耻辱,真是耻辱啊!”

  “朕总有一天也要实现万国来朝的壮举!”

  汉武帝的眸中闪过一丝心痛。

  “若少年将军还尚在,恐怕匈奴早已覆灭,可怜朕的少将军,真是让人意难平!”

  ......。

  “万国来朝,本汗的大元同样也是万国来朝,周围各国谁敢不从?”

  忽必烈看到这里,眼中流露出强大的自信。

  ......。

  「命运总是惊人的相似。」

  「王朝盛世所能维持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就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即使他再伟大,再耀眼,终究会拜倒在时间的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