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俩男人

给吗?”

  这话让叶长庚噎住,林镜倒是很理解,他把弄着手中的匕首,笑道:“如果是卑职,就扎十刀。”

  叶娇对林镜点头道:“顺便把头拧下来。”

  这俩人一唱一和,已有禁军渡河而来。他们抬起叶长庚,几人再次蹚水过河,等到了河对面,叶娇看一眼李策,忽然扭头吩咐禁军。

  “把楚王也抬上。”

  “本王无需人抬,”李策刻意向前走去,“本王还好。”

  “楚王还好?”叶娇的视线掠过地面,看到那滩被人用沙石小心遮掩的血迹,“我不信。”

  青峰回去报信时,特意带来担架。有叶娇强迫,李策只好从命。

  两个男人的担架并排而行,叶娇走在中间,一会儿询问叶长庚,一会儿责备李策。

  “我看你只有一只手能动,那一只不会是断了吧?”

  “这回回京都,你可再不准冒险了。”

  “还有楚王,我们找到这里,足足用了二十个时辰。听青峰说,你是昼夜不歇的啊。”

  “你还要命吗?不知道自己的身子骨吗?还想跑几步就晕过去吗?好不容易养得好了些……”

  起初这俩男人还回应一句,到最后全都没了动静。

  叶娇低头看了看,发现李策闭着眼,手臂垂在担架外,已经睡着了。她顿时没了脾气,有些心疼地把李策的手放回去,又看向燕云。

  燕云不明所以,青峰已经脱下外袍,给李策盖上。

  叶娇对青峰笑了笑:“谢了。”

  燕云这才明白过来,连忙也脱掉外袍,给叶长庚盖上。但不知为何,叶娇看了一眼叶长庚,问道:“哥,你在装睡?”

  叶长庚咧开嘴。

  “九郎也在装。”

  叶娇又去看李策,甚至凑近听了听他的呼吸,笃定道:“楚王的确睡了,就你在装睡,那你继续听我说,我给你讲讲这两日京都发生了什么。”

  叶长庚倒是愿意听京都发生了什么,他只是深深怀疑李策骗过了叶娇。

  这个九皇子,心眼儿忒多了。

  晋州的局势已经稳定。

  河东道节度使郑奉安代管晋州,作主从刺史周赐的家资里拿出许多,赔偿在监牢中死去的百姓家眷。

  除此之外,他把集结兵力闹事的蒲州校尉彭金锐关进监牢,却把周赐绑在刺史府内,大门敞开,以示绝不会徇私。

  虽然周赐的位置距离大门挺远,又有官兵守卫,但如果拿个鸡蛋,努力瞄准,还是能够砸到。

  唯一的遗憾是鸡蛋得是新鲜的,那些守卫不让扔臭鸡蛋,说是影响他们值守。不让扔臭鸡蛋,更不让扔屎,所以丢鸡蛋的百姓觉得有些不够解气。

  即便如此,晋州市售的鸡蛋还是被一夜抢空,供不应求。

  周赐受了重伤,直挺挺躺在刺史府的门板上,承受日晒雨淋,还要承受不断砸来的鸡蛋。

  禁军统领白泛兮看到这一幕,有些怀疑郑奉安是不是想把周赐弄死,以免他指证李琛。

  毕竟郑奉安娶了鲁氏女,也是在这次宫变后,圣上要求拘拿进京受审的官员。

  白泛兮不准备久留,只歇了一日,便要带着周赐和郑奉安回京。

  李策虽然病重,却还是写了一封奏折陈情,亲手交给郑奉安。

  “把这个交给圣上,”他的脸色有些苍白,好在精神很好,“圣上自会酌情发落。”

  郑奉安双手接过,神情感激,单膝跪地。

  “殿下,这个交到御前,御史必定会弹劾您挟功干涉朝政、拉拢官员、意图党争。微臣虽然怕死,但何德何能,得殿下如此眷顾?”

  李策看了看旁边,抬手道:“这也是为何本王当着御史的面,把这个给你。”

  御史林清正坐在不远处,认真地写他自己的奏折。闻言抬起头,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变幻不停。

  李策这次到晋州来,林清一直跟着,写了不少奏折送回京,基本上每个人都被他弹劾了一遍。

  “林御史,”李策故意又唤他,“您会弹劾本王吗?”

  既然御史就在前,不如问一问。

  林清拱手道:“御史风闻奏事,若下官有得罪过殿下的地方,还请见谅。”

  李策颔首,笑着对郑奉安道:“对,他会弹劾。不过——”他话锋一转,郑重道,“人生在世,无悔二字。郑节度使能抛弃立场一心为民,本王又怎能畏手畏脚违背本心呢?如果这本奏折不够,等本王回京,也一定会到御前禀明此事。”

  郑奉安神情动容,施礼时张了张嘴,竟感激得说不出话来。

  等他们都离开,叶娇走进房间。

  她把药碗重重放在几案上,走到床前,用手指勾住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