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藩王在搞事,重用明令禁止的谋士

  宋隐知道历史的结局早已经注定,但是过程会发生一些变数也正常。

  但若是朱允炆出点什么事情,宋隐也乐于当吃瓜群众。

  只要不改变大明主权就行。

  宋隐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朱标也不好再藏着掖着了。

  “宋师可知道,自从过完年,许多藩王又开始坐不住,想要有所行动了。”

  “虽然宗人府一直都在留意着藩王的一举一动,草原上也有老四他们守着,但是谁又知道藩王皇子们能安分多长时间呢?”

  “宋师,难道藩王就那么难管吗?”

  朱标有点些迷茫,藩王们权力极大,加之皇室宗亲身份,想要处罚他们朱标也于心不忍。新笔趣阁

  朱标始终念着他和这些藩王皇子们的手足之情。

  朱元璋就不一样了,只要不是朱标犯事,即使是自己儿子,一旦处罚起来,就不会留什么情面。

  宋隐看到朱标半天都憋不出一句有用的话来,干脆自己询问。

  “殿下,是哪个藩王又要蠢蠢欲动吗?”

  “藩王身份特殊,现在手中又有了实权,有些异动也是正常。”

  闻言,朱标笑了,可是笑容里尽是苦涩。

  “宋师猜测得没错,是老八那边出了一点状况。”

  八皇子朱梓?

  宋隐脑海里搜索朱梓的资料。

  在就藩的藩王中,朱梓成就在许多藩王之上。

  藩王制度没有改革前,朱梓在封地上融入儒学,加上八面玲珑,把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可以说,这个朱梓,除了秦王和燕王等少数几个藩王压他一头外,其他藩王都不如他。

  后来藩王制度改革后,藩王们更是极速提升自己实力,每位藩王身边都有好几个能人异士辅助。

  宋隐对潭王朱梓了解不多,当即挑眉,“殿下,潭王在众多藩王中算是佼佼者,他又出什么事情了?”

  照理说,成立宗人府时,宋隐就跟这些藩王交过底。

  二年后会对藩王进行考核,成绩出众者,朝廷会资助他们建国。

  照理说,藩王们应该一门心思搞治理,力争获得朝廷资助才对。

  何况现在大明军事力量强大,随便一个军区的力量都在藩王之上。

  即使几个藩王联起手来,都奈何不了大明军队。

  顶多就是引发骚乱而已。

  只是,藩王又怎么可能如此齐心,谁没有自己的小算盘?

  所以,几乎没有联手的可能性。

  那就奇怪了,朱梓有什么好躁动的?

  朱标又叹了口气,这才开始解释。

  “宋师,此事还得从几年前开始追溯。”

  “那时宋师还是福州知府,父皇微服私访,却遭遇倭寇大举来犯,那时宋师成功打得倭寇落荒而逃。”

  宋隐点了点头,他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自然记得。

  何况那一战还是他来大明后,第一次真枪实弹在战场上厮杀,对手还是倭寇这群狗东西。

  自然忘不了。

  只是宋隐记得,那时朱梓并不在福州府,那事跟朱梓也没有关系啊!

  “殿下,那事怎么跟朱梓扯上关系了。”

  朱标当即开口,“那次反击倭寇一战后,胡惟庸造反,被父皇所杀。”

  宋隐点了点头,这些事情他都有印象。

  只是胡惟庸是淮西一派的人,当时牵涉最多的还是淮西一派官员。

  想不到事发多年后,胡惟庸一案还能牵连到藩王?

  这连宋隐都觉得不可思议。

  只是潭王朱梓又是因什么事情被牵连?

  殿下,算算时间,那时潭王还没有就藩,还在皇宫里。”

  “只要不是藩王,皇子根本就没有实权,对胡惟庸造反也没有什么帮助啊!”

  朱标摇摇头,“话是这么说没错,那时胡惟庸被处斩后,受株连的人很多,其中有一人才华横溢,所以本宫向父皇求情放过他。”

  “那时父皇也同意不杀,但是责令其终生不得进朝为官。”

  “此人,其实也是老八的谋士。”

  朱标越解释,宋隐脑海里的疑问却越大。

  藩王的谋士,几乎不对外公布其真实身份。

  但是朱元璋都已经严令那人不得入仕途,潭王朱梓怎么还敢任用他为自己谋士?

  “这个谋士改名换姓后被老八所用,如果他安分守己也就算了,可是他竟然和淮西一派的人往来密切。”

  “而且老八的封地,也发生一些变故。”

  “本宫既然能得到消息,相信瞒不了多久,父皇就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