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王大海的危机

要借助史密斯翻盘,他没有别的办法。

  这70个亿套牢了,王大海看的透彻,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了。

  而史密斯汀却反而安慰他,沉住气,有时候翻盘就在一夜之间。

  这句话对于王大海来说,仿佛黑暗中的一束灯光,宛如沉船深水下的一根稻草,重新燃起了希望。

  王大海询问史密斯汀,该如何做才能翻盘。

  史密斯汀的回答是,让王大海协助他在华洲完成一些工作。

  就比如说促进菲力集团跟华洲各个大型企业的密切合作,收购、并购一些国内知名厂家和品牌。

  只要王大海做的事情让菲力集团满意,相信m国总部的领导愿意出资协助王大海,甚至给出更精准的股市情报也说不定。

  菲力集团在m国是大财团,几十个亿对于他们来说是小问题,这一点王大海深信不疑。

  于是他成了两国企业之间的说客。

  一家家的企业在他的号召下,成功被菲力集团收购。

  服装,化妆品,食品,饮料,甚至一些拥有自己独特创意的地产、园林公司。

  菲力集团出手阔绰,很多企业老板都选择出让部分股权,让菲力集团进入公司。

  而菲力集团的高管介入公司后的一段时间内,会飞速的吞噬掉原有股东的股权,逐渐掌控了这家公司。

  整个华洲的市场内,国有品牌逐渐变成了外资品牌。

  带有华夏文化特色的商品逐渐被取缔,各种英文字母的商品铺天盖地,最终让老百姓习以为常,甚至让他们以为,“进口”的东西,就是高档的,就是最好的。

  自行车在农村被称为“洋车”,火柴被称为“洋火”,甚至连五金店里普普通通的一枚钉子,它的称呼都是“洋钉”。

  这是一场洗礼,长达二十多年的洗礼,洗的是这片土壤的根,洗的是黑发黄肤的心。

  王大海当然明白这一切,但在自己的利益与所谓的大义面前,他选择了利益。

  因为大义不能当饭吃,而利益可以。

为你提供最快的重返1998更新,第425章 王大海的危机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