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既如此,当成全之!

遣侍卫秘密召见臣等奔临后殿。”

  “不知可否还是针对霍仲邈病逝一事乎?”

  一言方出,刘备瞧着诸葛亮颇为懂他心里,面目间流露着一分笑意,随即说着,“孔明不愧为孤的股肱之臣!”

  “孤确是还有些许事方才不便吐出,特意欲私下与军师,孝直你等商议。”

  “哦?那不知大王还在为何事烦心乎?”

  “还请道来,让臣等为大王您分忧!”

  法正,黄权听罢,相继拱手恭敬的说道。

  眼见此刻殿中已尽数是心腹之臣。

  刘备再无丝毫的掩饰,流露着真情。

  面上尽是浮着悲戚以及伤感之色。

  他遂是面向诸人高声道,“方才于朝堂上,军师言仲邈临逝前,必有后事所托!”

  “建议孤先行将择二郡都督一事先行搁置。”

  话音落于此,他随即面容间又流露着极其动容的神情,眼神扫过三人的身影,遂停留于诸葛亮的身上,下诏道:

  “前番平定益州一役中,峻率本部曲孤军镇守后方要地白水,拼尽全力抵御着刘章欲联合汉中张鲁的反扑而不失!”

  “以致我后方牢不可破,未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中。”

  “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孤欲行爵。”

  “并思前想后,将仲邈的遗体送至白水安葬,孤欲亲自携百官北上祭奠,以彰显其功。”

  “孔明,待孤离去,朝堂诸事,恐还得汝领孝直,公衡主持大局呢。”

  ….此一语徐徐落罢!

  刘备的面容本身就十分具备感染力。

  此番悲戚的一番言语,饶是诸葛亮,法正等人都不自觉的纷纷侧目流露泪痕。

  好半响功夫,诸葛亮携法正,黄权抱拳领命道,“霍都督于我军功勋卓着,大王此举可谓是顺理成章之事!”

  “还待大王放心去便是。”

  “臣定然与孝直,公衡二人留守成都,令后方安居。”

  “军师所言甚是!”

  “我等必会从旁协助军师,处理国政。”

  一番番的话语道落。

  麾下的三位核心大臣,都出言予以表示对他此主张的附和。

  既然无人反对,刘备心下的忧虑迅速一扫而过。

  随即又徐徐与他们交接一番自己后续离去的各项事宜。

  接下来的时日里。

  汉中王刘备就迅速差遣霍峻麾下的亲卫信使快速回返,通禀亲卫将霍仲,待主将之选择出,稳定好二郡的大局后。

  就将霍峻的遗体收敛好,送至白水出殡。

  自己将亲率文武百官前往祭拜。

  而距离上一次的朝会,又约莫过去了两日。

  由霍仲差人携带着霍峻临终书信的信使再度纵马狂奔至成都。

  信使心知此信不容耽搁!BiquPai.CoM

  他亦是入城后,第一时间就前往王府求见。

  后殿中。

  汉中王刘备予以了接待。

  两相见面,信使禀明来意,并迅速从怀中取出一封好沉甸甸的信笺。

  此乃霍峻临终前的诀别手书!

  他郑重的交给从侧的御前侍卫,再由其呈递给上首的汉中王。

  刘备接过书信,亦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他屏住面色,快速拆开后静静查阅了起来。

  “大王亲启:”

  “峻拜上,或许待大王您看到此信时,末将早已不在人世。”

  “峻的身体积劳成疾,大夫们皆是束手无策,大王若是后续知晓了末将身故的消息,还请切莫为末将悲伤。”

  “末将虽逝,可精神却将永远陪伴大王的身边,以护佑着您能够扫灭曹贼,中兴汉室,重现炎炎大汉四百余载的辉煌。”

  “峻虽逝去,然武都、阴平二郡乃我军北伐前哨,不容有失!”

  “但此二地地势险峻,境内形势又极其复杂。”

  “羌、氐各部族从旁环伺,外部又有北面的曹氏各方势力予以虎视眈眈,虽现下郡内看似平和,鲜有战事。”

  “只是,这都不过是表面上的现象罢了!”

  “以末将驻军二郡的此两载岁月的经验所得,峻以为,我方若想保守二郡的安宁,能护佑长久不失,所承继的都督之选大王必当慎之又慎,不可有丝毫的马虎。”

  “此人当得身负勇略,还能智谋过人之辈,方可胜任!”

  “峻若离逝,欲推举羌道守将,子龙将军之子统承继末将的都督之位。”

  “阿统于末将所直属,峻十分熟悉他的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