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咱都辛劳大半辈子了,还不能享受几天啦!

br>
  比如说三口之家,每天的盐巴供给量是一两,足够他们吃上十天了。但官府依然天天送,有时候为了省事,干脆一斤一斤地给他们发。

  粮食和菜蔬也是,三口之家按照五口人的口粮分,还不分老少,一律按照成年人的标准分配。

  这也是朱允熥跟老朱执政的最大区别,老朱是事无巨细,什么都给你定死了。

  朱允熥则是大致画个方向,比如说每人一升的量,不分大人小孩儿,老人还是妇女都这么多。

  你家里要全是彪形大汉,那就饿一点。如果家里老人孩子多,那就算你占便宜了。

  因为一旦规定细了,就会给底层执行人员权利寻租空间,他们在分配的时候就会做手脚。

  比如说嫌你家的人不够老,你家的孩子不够大之类的。

  甚至能睁眼说瞎话,把成年人当成小孩儿对待,只给予半分口粮。

  而且,他这种粗放式的管理,也很受底层衙役、差役们的欢迎。

  因为简单,只要记住一人一升米就行,别的根本不用管。就算多给了一升两升也没事,反正三皇孙在下达命令的时候,就提前算好损耗了。

  只是有一点不好,就是每天分剩下的米有专人盯着,一粒都不许他们带回家。

  这也是朱允熥的一个策略,因为一旦剩下的粮食可以被差役分掉,那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剩下更多粮食。

  朱允熥之所以能想到这么多,只因为他有三个好师傅。

  不论是秦亨伯,还是杨新炉,亦或者是高明。

  这都是把书读透了,人心看透了的人精。

  他们对于大明的执政看得最为清楚,只是单方面地不想给老朱卖命而已。

  但只要让他们找到看得顺眼之人,他们也是真的全心全意辅佐。

  朱允熥就是在有这些人的辅助下,才保证了自己强行监国期间没有出大乱子。

  京城百姓得知朝廷有了新型预防手段,无不感到欢欣鼓舞。

  在他们的奔走相告之下,京城百姓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打探,哪里可以买到这种新型牛痘苗。

  没人想过白嫖,因为历朝历代就没有这个先例。

  咱大明朝能给被隔离的百姓家里发粮食,那已经是盛世圣君的行为了,谁还敢想更多?

  还别说,在一众百姓的打探下,还真让他们找到哪儿能买到了。

  惠民医馆!

  全大明唯一一家由皇帝手书的医馆。

  惠民医馆占地面积很大,不知道的人第一次看见,还以为这里是朝廷的什么重要衙门呢。

  只有进去过的人才知道,这里乃是全京城最好的医馆。里边开设了儿科、妇科、伤寒科、金创科等等十几个科室。

  号称没有他们治不了的病,如果他们都治不好,大明就没人能治得好。

  据说信国公汤河就是这里的常客,困扰他两腿的风湿石,就是在这儿挖出来的。

  以前连下床都下不来,现在都能拄着拐自己走路了。

  然而,一众百姓打探到价格后,顿时大骂惠民医馆黑了心。

  “这也太贵了吧?”

  “种植一次牛痘苗,竟然要十两银子?”

  “你啥眼神啊,十两银子那叫铜痘苗,上边还有一百两银子一次的银痘苗、一千两银子一次的金痘苗!”

  “一千两?”

  “把俺卖了也不值一千两呀!”

  “不过按照上面的说法,三种痘苗预防效果是一样的,只是副作用不同,越贵的副作用越小,成功的概率越大?”

  “按照他们的说法是这样,咱们穷人穷得就剩下这条贱命了,用十两银子搏一下还是划算的,只要成功了,就等于是赚了一千两银子哩!”

  “俺也是这么想的!”

  “俺这就回家拿钱,然后领着婆姨和娃来种铜痘苗!”

  普通百姓承担不起更贵的银痘苗、金痘苗,但对于铜痘苗的定价还是很理解的。

  因为他们在民间找人“种人痘”,比这个风险大了几十倍,还至少要几十两银子一次呢。

  相对来说,惠民医馆的价格已经算公道了。

  至于那些连十两银子都拿不出的穷鬼,自然怨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穷喽。

  殊不知,朱允熥就是打算用他们的钱,推广全民免费种痘……

  京城的富户众多,他们在看到惠民医馆的价目表后,纷纷表示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因此,各自按照家庭实际情况,选择了银痘苗,或者金痘苗之类的。

  至于京城的勋贵之家,那就更豪横了,有金不选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