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酸汤面

  时间来到凌晨十二点钟,在李文家玩耍的人群才开始散场,纷纷回家放炮迎接新年。

  大年初一的早晨众人都是睡到自然醒,寓意今年一年都是顺当的,不过成年人还是要早起的,不然别人会说这一家都是懒货。

  这几年三星村生活好了,人们过年也舍得吃点好的。大清早,家家户户已经熬起了酸汤面的调料汤,一时间整个村子弥漫着一股肉汤的香味道。

  “嗯!这肉汤味真香呐。

  阿文,这几年村里多亏了你啊!现在过年,家家户户都吃的起肉汤旗花面。

  以前过年早上,最多吃一碗肉汤面片,还得门关着吃,哪像现在,你看家家门都开着,不怕人串门。”

  老村长四爷爷早晨在村里转悠,看见门口站着的李文,一脸欣慰的说道。

  “四爷,村里人过得好,主要还是您管的好。

  不过,我相信只要咱们三星村李家上下一心,不染恶习,以后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好。”李文深深的吸了一口街上飘散的肉汤味,心情也很是愉悦。

  “阿文,饭好了,回来吃饭了。四爸,你吃了么?也一起吃点。”李德佑出来叫李文吃饭,看见李俊才赶忙招呼。

  “不了,你们吃吧!你四妈也做好饭了。”老爷子笑着摇了摇头,背着手离开了。

  今早上,王春梅和大儿媳妇熬了满满一大锅酸汤面的底汤。

  黄灿灿的酸汤上飘着鸡蛋饼切的碎,在搭配上白绿色的白菜丁,最后在点缀上油汪汪的大肉粒,不用闻,看起来就香的口水流一地。

  这个酸汤面是比较官方的叫法,在李文老家当地则叫做浇汤面,对外还有一个称呼就是一口香。

  浇汤面传说来自周朝,周王杀了蛟龙,用蛟熬的汤做的。

  这是不是真的,作者小弟就不做发言了,留给广大书友发掘。

  李文只知道在生活物资匮乏的年代,普通百姓家里想吃上油水还是非常困难的。

  更何况酸汤面里必须有鸡蛋、猪大油、还有大肉,最后还必须得加上纯白面的挂面,这就更难得了。

  而熬煮一大锅酸汤,往往需要耗费不少的猪肉、大油和鸡蛋。

  因此,普通人想吃上一顿正宗的酸汤面非得等到过年或者婚丧嫁娶才可以。

  而人们因为不想浪费肉蛋和大油,选择了最节省的方法,吃的时候只吃面不换汤。

  所以,酸汤面在当地还有一个戏称,叫做口水面。

  就这,在李文老家,能在八十年代以前,请得起酸汤面的家庭,非富即贵。

  (作者亲身经历,记得都零几年了,家里平时也很少吃酸汤面,只有逢年过节,或者一家团聚时,母亲才割点肉做这个酸汤面,小时候一次都能吃几十碗。)

  这个汤在后世人的眼里确实很不卫生,因为除了大人,老人、孩子、都反复吃这一锅汤,给人的感觉很不卫生。

  但是在缺吃少穿年代,为了一点油水,吃的好一点,也就没人嫌弃了,反而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其实在李文看来,这个汤一直在锅内熬煮,汤的温度最少也在九十度以上。

  所以,不牵扯病菌一说,更多的只是吃的人心里那道卫生的坎过意不去罢了。

  直到二十一世纪的现在,在李文老家,不少地方婚丧嫁娶依旧还在吃这种用一大锅熬煮的口水汤。

  虽然大部分年轻人已经不喜欢吃了,但是老一辈人依旧有很多人喜欢吃,因为酸汤面的调料汤越熬越香。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李文老家很多饭店都有卖一种叫做一口香的面条,其实就是口水面的卫生做法。

  为了卫生标准,吃这种一口香面条,必须吃一碗面换一碗新汤,吃过的汤必须倒掉。

  但是吃过这个面的人心里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吃这个一口香面条,永远吃不出吃席时口水面的香味。

  (欢迎猜出主角老家地方的朋友来当地吃面,挑战一次性成功吃三十碗面,小弟承诺掏钱请客。声明一下,三十碗真不多。)

  酸汤面的汤熬好后,李文全家都没有在前厅去吃,而是坐在厨房门口吃。

  吃这个酸汤面讲究一个“旺煎稀”,旺,就是油和飘花肉丁一定要多;煎,就是汤一定要温度高,捧不住碗的那种;稀,自然指的面条一定要少,这样容易入味。

  因为一碗面太少,只够一口,所以必须坐在锅边吃,这样方便继续舀汤加面。而一口香的名字也因此的来。

  李文没有和父亲、大哥一样在厨房门口蹲着吃,而是选择了距离锅最近的灶火旁,这样更方便吃。(灶火,烧火的地方。)

  可能是因为李文回来,母亲王春梅特别舍得放油,李文感觉这一锅最少得有一斤菜油和一斤大油,太奢侈了。

  不过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