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蜀王的难题:把梳子卖给和尚(一)

  翌日一大早。

  长安城大街小巷,贴满了布告,老百姓们全部围在一起吃瓜,奈何他们不识字,或者认识简单几个字,只能看着布告干瞪眼。

  “上面说了什么?”

  “不知道,我只认识三个字,那个一,还有二,最后一个三……”

  这个时候,一个穿着青灰色布满补丁衣服的书生,背着一个箱笼,里面放置着书籍和笔墨纸砚,神情恍惚地从旁边路过。

  他面色蜡黄,精神萎靡,好似此前经历了一场人生巨变。

  “这位郎君,还请为我等解读一下!”

  一个老头拉住书生,书生抬头张望了一下,木讷地点点头。

  他来到布告前,看了一会后,毫无表情地说道:“诸位乡邻,此乃蜀王府的布告,蜀王府今日招工。”

  “蜀王府需要两百杂役,其中男丁50人,女性50人,年龄三十岁以下二十岁以上,薪酬每月五百文。”

  一时间,在场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简直不可思议,月工钱五百文,这简直是天价工钱。BIqupai.c0m

  眨眼间,四周吃瓜的人群撒腿就跑,符合条件的,直接去蜀王府报名,不符合条件的,通知他们家里子女去报名。

  “还有识字的读书人10位,要有管理经验,月薪5贯,如有真才实学,半年后月薪再提5贯,三五年后,可成为蜀王府一方管事,月薪丰厚……”

  书生瞬间眼睛就亮了,半年后月薪10贯?

  如今朝中三品大臣月俸才10贯,不过当官的自然还有其他俸禄,但这十贯也太高了。

  他不敢相信地擦了擦眼睛,感觉这太不真实了,但看到的依旧是十贯钱。

  再转身一看,周边空无一人,全都跑掉了,他知道,布告的工钱太诱惑人了。

  书生叫马秋,江南道润州人(江苏镇江人)。

  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商人家里,家里曾经营着一家酒楼和一支商队,在他们县里,也算是殷实之家。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家酒楼和商队,被当地县令家的亲戚看上了。

  酒楼是祖辈传下来的,但面对咄咄逼人县令亲戚,他父亲只能咬牙低价卖掉,从此父亲也一病不起,半年后他父亲就驾鹤西去了。

  临终前,父亲拉着当时只有十岁的他,交代了后事。

  “儿子,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只有参加科举,成为朝廷官员,才不被人欺负,才能保住祖宗的基业。”

  他拉着父亲冰凉的手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参加科举,成为一名朝廷的官员。

  在他的努力下,经过数年苦读,他成功通过了县学,州学的“秋闱”,拿到了“解状”,身份也变成了“乡贡”。

  而这也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他千里迢迢,风餐露宿,一路北上来到国都长安,报名参加“春闱”。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资格审核没有通过,考试的名单里没有他的名字,他寻人去问,得到的答案却是有人不想你高中。

  他当时就懵了,十年苦读,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甚至连给母亲看病的钱,都为他打点了前途,可换来的却是没有资格参加考试。

  他疯了一般前往主考官那里询问,但连门都没进去,就被人打了出来。

  甚至有人暗中威胁他,如果再敢去告状,乱坟岗必定有他一席之地。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主考官和奸人沆瀣一气,这还是大唐的江山吗?

  报考无门,这还是开明的大唐盛世吗?

  他心灰意冷,在长安城游荡了数日,今日准备离开,去城外寻一颗歪脖子树,了结这悲惨的一生。

  他为了考试,钱没了,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而家业没了!

  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可现在,他不想死了,有一个能活下去的机会,一个能飞上枝头,报仇雪恨的机会。

  他一扫此前萎靡不振的精神气,整个人变得锋利起来,他要去报名,成为蜀王府的一员,另辟蹊径,成为人上人。

  蜀王府外。

  今日挤满了前来报名的人群,人山人海,没有一万,绝对有七八千。

  就连金吾卫的巡逻队,也赶过来帮忙维持秩序。

  亥猪请了五十个长安城最有名的商界大佬家的管家,前来为蜀王府挑选一百位下人和十名管理人员。

  至于舞姬和青楼女子,自然不能大庭广众之下挑选,只要钱给够,他们自然会跳槽而来。

  李恪刚刚睡醒,吃过早饭后,就来到了客厅,等待外面挑选完毕后,他进行再次复选。

  人员的挑选,必须要经过他亲自把关,并且要让人调查清楚他们祖上三代,考验他们的人性和忠诚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