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群雄封王

  在封王之事上,五大非刘氏诸侯的利益处于共同体。

  再加上这王位是董卓以汉帝名义封的,也不是他们五个逼的刘协封的,一旦有什么人敢跳出来乱叫,就别怪他们五个无情了。

  袁术虽然有了传国玉玺,在筹备称帝的事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先拿一个王位,给称帝铺路。

  孙坚和士燮属于纯纯属于捡漏,因为他们目前可没有称王的实力,但是天子却给了他们馈赠。

  有了王位,就可以更好的发展势力。

  曹操这边,虽然他的首席谋士荀彧,觉得曹操被封王有些不妥,但是面对这种情况,他也没法说什么。

  他自己虽然忠于汉室,但是他身后还有颍川荀氏。

  还有就是梁王又不是曹操逼刘协封给他的,而是董卓逼刘协封的。

  这份封王诏书是圣旨,不接就是抗旨。

  再者说,天下局势风云变幻,各路诸侯都接旨受封,若是曹操独自坚持当汉室纯臣,那对他的发展会非常不利。

  如果天子在曹操手中,那自然是另当别论,关键是刘协被董卓攥着。

  曹操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在诸王归位的情况下,他若是不接旨,在政治上就落了下乘。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些情况,荀彧才没有对曹操称王发表看法。

  荀彧确实忠于汉室,但是他的要求仅仅是天子姓刘,保持正统性,而天子能力不足,就需要像霍光那样的权臣来扶保大汉。

  曹操就是他选择的权臣。

  在荀彧构想的体系下,正统的刘协做天子,诸曹夏侯这些宗亲掌管军权,政权以士族为主,曹操统御军政,自己则是协调汉室与曹操之间的关系,保持稳定。

  这次天子的册封,也从某种角度调停了曹操和袁术的战争。

  上个月,曹操声东击西,表面攻徐州,实则打袁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曹操连破袁军数阵,豫州除了汝南郡外,已经全部归属曹操。

  袁术的大将纪灵带着十万大军,与曹操交战,结果被曹操打得大败,损失过半,退守汝南。

  汝南是袁氏祖地,而且袁术听闻纪灵作战失利,便让雷薄带着三万人增援,固守汝南。

  纪灵在挨打后,也认清了实力的差距,我打不过,守还不行吗?

  于是乎,纪灵在汝南城及周围数城布下重兵防守,并且以袁术袁氏嫡子的名义,鼓舞城内世家相助。

  曹军虽然攻势凌厉,但短时间内,也没法突破纪灵的防守,双方在汝南平舆城,僵持不下。

  如今这封王诏书,也促进了曹操和袁术暂时的和解。

  曹操退出汝南,反正这次的收获也足够大了,扩充了地盘与人口,增长了势力。

  而袁术则是给纪灵补充兵员至十万,让他和雷薄,一同驻防汝南,防守曹操。

  两个停战后,都回去准备称王事宜了。

  称王风波,依旧是江湖庙堂传扬,各路诸侯之间,大大小小的争斗,也暂时停了下来,基本上没有谁会在这个时候找事情。

  冀州·邺城

  李烨坐在书房的桌案前,看着豫州不良人送来的战报。

  曹操大胜,夺豫州数十城,袁术损兵折将,退守汝南。

  李烨将情报递给刘基、郭嘉,田丰和沮授四人传阅。

  “曹操和袁术现在算是在短时间内和解了,汝南郡有重兵防守,境内世家也偏向于袁术,曹操没那么容易攻下。

  一旦相持日久,恐后方生出变故,此人识战阵,晓进退,是个好对手。”

  不过,中原腹地的战局,和李烨关系不大,随便他们怎么打,这些诸侯内耗越大,对李烨未来一统就越有利。

  诸侯想要发展,想要实现自己的霸业,就需要征战,先要翦除四面皆敌的威胁。

  李烨当初就是东灭袁绍,北伐公孙,西掠并州,破除三面之地,使得河北根基之地,就只留下了南面之地。

  后来实力扩大,打下河南尹后,开辟了新的路线,在保证后方安全的情况下,向东可以打曹操,向西可以征董卓,向南可以揍袁术。

  真正做到了进可图天下,退可守一方。

  至于漠北那些异族,幽并防线足以对付他们了,毕竟现在李烨去打他们花费巨大得不偿失,而他们刚刚经历漠北大战,也没缓过来。

  打漠北和打诸侯可不一样,诸侯的城池就在那,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而漠北异族就不同了,即使漠北胡人现在残了,但是李烨只要大军压上,他们化整为零,向北或者向西域逃窜,追击他们那点人,消耗的资源太多了。

  最好的方式就是等他们稍微发展起来,觉得自己又行了,再出兵给他们来一计狠的,将他们再次打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