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正轨

低太多了。

  一核算成本,自然发现在辽东设立作坊比较划算。

  何夕说道:“哦。你继续说吧。”

  何夕内心之中,其实希望工业模式能够从官方移植到民间。毕竟何夕很清楚。之前何夕还没有觉得。但是最近黄子澄提出的这个问题。让何夕更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或者朝廷,亦或者说是官方制造业。规模是有上限。

  这个上限是有很多方面决定的。

  最少,何夕现在觉得是软件能力。也就是管理能力。

  最少现在辽东这一摊,何夕已经有些管理吃力了。何夕其实很希望民间能发展出来工业,自然是希望工业的种子,不因为何夕政治影响力消退而不存在。因为何夕很清楚。其实,这种分工,流程化,使用机械的类工厂的生产模式。在中国古代,从来不是稀罕事情。

  不管是,秦代兵器制造。还是宋代大规模冶铁基地。

  都有类似,或者相似的情况。

  甚至在内部管理上,有很多这种手段,比何夕现在粗陋的管理方式还要好。

  但是最终这些产业,最后都怎么样了?

  因为战乱或者政治因素,成为了历史的绝唱。

  所以,何夕很明白一个生产模式,只要存在民间,因为利益自发接受这种生产模式。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只要不遇见那种大规模战乱,就不会有断层的问题。甚至即便是有那种大规模战乱,也无法阻挡,人对利益的追求。

  只是看来,现实比何夕预料的更慢一点。

  或者这才是古代的正常情况。一个秘方能传承十几代。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想要传播开来,需要的时间比何夕想象的时间多。

  不过,何夕心中也在思考,这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杨震说道:“另外,我发现北边的林中人。特别喜欢糖,所以安排从潮州运糖过来。只是发现糖价格有一些高。”

  何夕说道:“自然高。军中也是一群喜欢吃糖的。弄得我都头疼。”

  糖并不在何夕的计划之中,最少东北是不产糖的。后世东北的甜菜,原产地在欧洲,这个时候还没有传入中国。更不要说,就是在甘蔗榨糖这一件事情上,是有技术积累的。

  不用怎么操心,即便甜菜移植过来,怎么榨糖?这工艺还要重新来。何夕对此实在没有什么想法。毕竟他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对于有替代品的技术。何夕不想重复研发。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辽东都要从南边搞糖。

  而今大规模榨糖的地方,其实就是潮州糖。产量有限。不过扩张迅速,两广,台湾,乃至于南洋四镇,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种植了。只是产业发展也是需要时间。

  何夕问道:“现在玄洋社赚钱吗?”

  杨震说道;“虽然赚的不多。但已经赚了。这只是欠商号的钱,一时间难以还清。”

  何夕说道;“这个你不用多想。你自己经营就是了。反正有钱就还,没有就先欠着。”

  “欠什么欠?”一直沉默的安庆公主忽然冷哼一声,说道:“分明是自己的钱,转了一个圈,折损了大半,还不是自己的了。哪有你这样做事情的。”

  何夕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他知道安庆公主,还为之前的事情生气。甚至耿耿于怀。或许,安庆公主生气的不是钱的问题,毕竟安庆公主从来没有缺过钱。而是何夕做事的时候,没有与他商议。

  总之这一件事情,在安庆公主这里还没有过去。

  不提还好,一提就生气。

  何夕只是给了杨震一个脸色。

  杨震会意,起身微微行礼,缓缓地退了出去。

  杨震走了之后。

  何夕说道:“好了,好了。这不是玄洋社的家业,将来不比靖海商会小。你放心便是了。”

  安庆公主低声嘀咕道:“外主外,内主内,你这样干脆将我的事情给做了。这现在还弄成这个样子,谁欠什么银号的钱。”

  何夕说道:“好。好。好。这一件事情我想办法。我想办法将帐给平了。”

  安庆公主说道;“算了。这一件事情,不麻烦我的青天大老爷了。你做你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杨震来做便是了。反正钱多钱少,反正我也花不了。”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公务员更新,第一百四十七章正轨免费阅读。https://www.biqupai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