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攻克镇江堡

。可连郭大靖也没有料到,战场上的形势竟然出现了一边倒。

  这样也好,飞骑的悍勇给了步兵更大的鼓舞,让他们有了更坚定可靠的助力。

  曾几何时,只看到建虏的铁骑在肆虐,在跃武扬威地驰骋。看到飞骑将建虏打得落花流水,这对步兵的作战心理,可谓是一次很好的加强。

  “阵亡了一百六十三人,伤一百八十二。”刘奇士的声音低沉下来,说道:“有近百伤员愈后能够归队,飞骑营的补充是没有问题。”

  郭大靖缓缓说道:“以后,我准备把枪骑和飞骑进行混编,发挥两者所长,更利于机动作战。”

  刘奇士连连点头,说道:“如果对上混乱零落的敌人骑兵,飞骑胜算很大,且伤亡会很小。”

  与建虏的战场厮杀,证明了先以火器给予其大量杀伤,惊扰其战马,是非常有效的战术打法。

  而相对于飞骑,枪骑兵的训练和组成就容易多了。说白了,就是骑马赶路的火枪步兵。

  郭大靖早在就步兵训练中加入了骑马这一项,不要求骑术多好,但一定要会骑。

  而组建枪骑兵的困难也就剩下了战马数量,以及养马所消耗的资源了。这都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对郭大靖来说,要轻松许多,也不是很着急。

  “手弩用得怎么样?”郭大靖问道:“那个燧发手铳,你觉得哪个更好?”

  刘奇士也没多想,便作出了回答,“还是手弩吧,杀伤力或许弱一点,但装填方便。燧发手铳,临阵也就能发一枪。”

  郭大靖对这个答案并不意外,但也不是没有改变。那就是对手弩的升级改进,使其射程和威力有所提高。

  在两军对冲交锋时,手弩的一轮射击,还是很管用的。至少能打乱敌人的节奏,并对人或马造成一定的伤害。

  关键是手弩比较轻,骑兵带着一点都不累赘。二三十米的射程,也差强满意。

  “飞骑的训练,以及实战,你都看过,已经有了很多调整。”刘奇士轻摇着拴在腕上的马鞭,说道:“特别是马刀的质量提高之后,猛砍之下,两骑合作,已经能够抗衡一名武技较精的建虏。”

  郭大靖微微颌首,说道:“你们提出的建议,我已经看过。一切以训练的心得,以及实战经验为主,不必拘泥。”

  对于“墙式冲锋”或“骑兵墙”,郭大靖也是从网络上得到的知识。但在训练和应用于实际中,显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如果骑兵之间排列得过于紧密,遇到一点障碍物,比如树丛、沟渠、土坑,或是敌方比较有力的抵抗就很容易引发混乱,相互推挤,继而波及整体。

  再就是数排之间的距离也不宜过近,且马速不要太高。因为,没有缓冲的话,一旦前方陷入混乱就难以补救。

  说到底,没有任何一种战术打法是万试万灵的。客观条件有变,比如地形不同,战术就要进行灵活的调整。

  但有一点,步骑配合是肯定的,条件允许的话,还要加上火炮,才能使作战胜算大增。

  象刘奇士所总结的,两个或三个骑兵并排攻击,对地形的适应就要强,也更容易调整。

  “飞骑的战术打法,就交给你们去研究、改进,我对骑兵作战,只是略懂。”

  郭大靖没谦虚,也不想过多地干预,他本就不擅长骑兵作战,不过是东拼西凑了些自以为先进的理论,该收手了。

  刘奇士却不认为兄弟是在说实话,尽管兄弟的骑术和马上武技也确实很一般。但能提出骑兵协同作战,以克制建虏的,怎么会只是略懂?

  “城内的战斗快停了。”刘奇士指了指枪声明显稀疏下来的镇江堡,说道:“某去整顿骑兵,准备出发。”

  郭大靖点了点头,又嘱咐了几句,才让刘奇士离开。

  他也知道城内的战斗接近尾声,在数倍兵力和绝对火力的碾压下,建虏失败是必然的。

  东门、西门全都打开了,东江军的旗帜也插上了四面城墙。虽然还有零星的战斗,但孔有德已经派人通报,城内敌人已被全被消灭。

  郭大靖骑马来到毛文龙身前,请求先进城查看,再派人请毛文龙入城。

  “听这枪声,也不过是零星的建虏还在顽抗。”毛文龙摆手道:“进城看一看,也不多待,哪会有什么危险?”

  说着,毛文龙纵马向前,还招呼着郭大靖跟随在旁边。

  此时,已是日近中午,从时间上看,今天撤退已经没有问题。毛文龙已说了不多待,其本上就算是决定下来。

  郭大靖也不想多待,快打快撤,干净利落。

  至于凤城来援的敌人被消灭,凤城空虚,似乎可以攻取,他可没有这种贪得无厌的想法。

  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建虏敢凭千八,或是两三千部队守卫城池,就要多掂量掂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