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崇祯大办献俘礼

质量,都是要考虑周详。

  如果实在不行,那只能是分两次装载运输,时间间隔大概在半月。这是郭大靖实在没办法,才会采取的方案。

  张焘点了点头,说道:“我派人去了秦皇岛勘测水文,初步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港阔水深,风平浪小,四季不冻不淤,是不错的天然港口。”

  秦皇岛港北依燕山,东有长城入海的老龙头,西有北戴河,地理条件相当优越,只是还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能不能以商人的身份,先在秦皇岛搞下建设?哪怕是简单的栈桥和码头,也好啊!”郭大靖已经交代下去,心里存着期盼,不知道能不能成。

  张焘想了想,说道:“这事儿,还是要找南方商人更稳妥。辽东口音的,恐怕会有人怀疑是建奴的谍子。”

  郭大靖说道:“这也好办,林家派几个人出头就行。哪怕不用林家,找山东商人也没问题。”

  张焘嘿嘿笑了两声,说道:“勤王袭奴,这真是个大手笔呀!为此,某也要去秦皇岛看看,熟悉下海路,保证万无一失。”

  郭大靖拱了拱手,说道:“有劳张兄了。”

  张焘随意地摆了摆手,说道:“不必客套,咱们谁跟谁呀!”

  “这些机械不错。”张焘指了指船厂立起的大型滑轮车,说道:“船上也在安装,装卸些重武器和货物,甚是便利。”

  郭大靖无奈地苦笑一声,说道:“可惜,就算能把红夷大炮搬到陆地,此次行动也不宜使用。”

  远途奔袭,讲求的是速度,辎重就不能太多,大车小辆的,既耽误时间,又拖慢行进的速度。

  张焘也知道这个道理,但心中还是很高兴。因为郭大靖已经答应,把南关防线的红夷大炮,再给水师二十门。

  在栾古关和红咀堡是不装备红夷大炮的,只在小黑山有十几门。对于红夷大炮,建虏畏之如虎,郭大靖却不是很喜欢。

  守城或攻城,红夷大炮很有威力。但短于野战的缺点,使其难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动不动几千斤,不配专用的炮车,根本拉不动。说是重炮,但反应速度和射击频率,都难以让人满意。

  郭大靖认为野战炮兵是必须的兵种,炮兵已经有了,机动性较强的野战炮,却还没有太合适的。

  佛朗机炮勉强可以,但威力有所欠缺;而历史上的前膛野战炮,比如拿破仑12磅野战炮,青铜所制,加上炮车,也有两三千斤,机动性难以令人满意。

  要改变的话,就需要炼铁炼钢技术的提升,用钢铁造炮,便能使火炮的重量大大减轻。

  郭大靖对此也有些无奈,只能是依赖工匠们不断地实验,以达到技术上的突破和进步。

  但他也不是很着急,依靠着现在的火器装备,已经领先建奴太多。只要能够扬长避短,稳扎稳打,建奴已经难以对东江军造成太大的威胁。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东江镇在人口、兵力、财政资源等方面,都需要发展壮大。

  平辽不是与建奴打得两败俱伤,而是占一地发展一地,在综合实力上也要增长一截。

  这也就是郭大靖不提出什么几年平辽的豪言壮语,打得青壮男人都所剩无几,打得遍地焦土,打得到处都是丧失亲人、生活凄苦的百姓,有意思吗?

  “又有船进港了!”张焘放下望远镜,说道:“好象是从山东回来的?”

  郭大靖也举起了望远镜,仔细观察之后,说道:“没错,是从山东采购物资的船只。”

  袁崇焕只能禁登莱的海,却不知道郭大靖早已在青岛有所经营,一样能采购到所需的物资。

  当然,历史上东江镇从山东采购的主要是粮食,现在则大不相同。

  毕竟,去年大丰收,再加上更便宜的南方、海外粮食,在山东购粮没有什么价格优势,就是路程短而已。

  勤王行动使得东江镇加大了对京畿地区的谍探派遣,但山东的眼线也在增加和扩展,主要是交给了吴九成,广鹿岛的老人。

  着重于北直隶和山东,郭大靖还有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促使辽民返乡,建设辽东,发展辽东。

  而这两个地方,是辽东战乱后,逃难的辽民最多的,离着辽东又近。只要官府不阻拦,只要东江镇能继续胜利,辽民就会有返乡的安全感。

  特别是山东和北直隶也会闹灾,什么水灾旱灾,受到影响的可不仅仅是留在山东的辽民百姓。

  甚至于,不是灾民,但生活困苦,无地耕种的人,在大明还不到处都有。

  关键是与建奴的战争,以及对东江军是否有信心保护他们的安全的考虑。

  如果是朝廷倡导,那自然事半功倍。可在郭大靖想来,也只能是靠自己实打实的战绩,不断收复的辽东土地,来向百姓们证明。

  希望勤王行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