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卷王贾琮

  林如海将手中的那一沓策论文章扬了扬,作出了最后的评价。

  “文章是好文章,但你写的这些东西,只会淹没在那叠黜落的纸堆中。而且你的名字会被所有人记住,除非新旧交替,否则你在科场上将永无出头之日!”

  这不是林如海危言耸听,任荣国府位高爵显,贾琮简在帝心,也不能让那些老学究们点了他上皇榜。

  这就是仕林官场的规矩,皇帝都没有办法让文官体系给贾琮一个功名。

  贾琮被训的有些郁结烦闷,整个人都蔫蔫的。

  林如海看着这样的小胖子有些好笑,转身去了内堂,不多时拿着几卷书册回来。

  “这是我与我的那些同年,从院试开始一直到殿试的策论,你回去好好研磨。当年我与我的那些同年无不是少年意气,可在科场上不知被浇了多少冷水,最终才明白了什么叫官场规矩。”

  贾琮有些发愣,接过书册后翻开快速浏览了两篇,果然都是四平八稳,言之有物却又没有丝毫的棱角,就像是外表猫里猫气内中却藏着利爪的猛虎。

  “姑父,好厉害!”

  林如海坦然一笑:“当年谁还不是个少年?没有朝气的少年又怎么能称一句少年意气?好好学,将你的抱负都藏起来,等有一天你有资格有能力了,再去喊一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昭武二十年之后,随着盛世来临,似乎文曲星都下凡了,整個国朝人才济济,一名名少年英才井喷般出现在京城。

  贾琮翻阅着手中的书册,这些名讳都好熟悉。

  能与岳父大人称为同年好友的人物,果然没一位简单的。

  黄觉,曾任礼部郎中,今为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曾奉旨主持乌斯藏都司阐教王转世大典,单枪匹马宰了不忠国朝的毕力格法王,平定叛乱。

  靳俞,通政司左通政,昭武四十一年奉旨巡视两广,于广州城外击沉来犯红夷战船三艘,俘虏红夷数百人。逼迫红夷签订合约,赔偿大夏白银八十万两。

  赵立湘,曾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善财赋经济,元祐五年提举江南诸省市舶司,主持市舶司一应事务。打击走私,追缴商税,推行开海,使得江南诸省海贸税银首次超过田赋数额,年送京城税银高达七百万两。

  ……

  诸如此类的人物书册上还有好几名,最低都是正四品的一方大员,这让贾琮第一次感受到了同年友人这个词的可怕。

  “姑父,您的这些同年,如今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了。我记得赵大人秋末的时候刚刚上书扩大海贸,力主推行开海之策。是不是就是您说的,如今有了资格与能力,要喊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句话了。”

  这孩子的脑瓜确实聪明,林如海微微一笑:“不止赵兄的开海策,还有之前伱提过的改土归流、科举改制等等,都已上书陛下。不管能不能成,至少要先将戏台子搭起来。”

  造势!

  贾琮瞬间明白了为何今年回京述职的督抚突然多了起来,光是一个改土归流,就足够西北、西南的督抚回京接受皇帝老爷的询问指点了。

  惶惶大势,终究要掀起巨大的风浪。

  林如海欣慰的搓着贾琮的脑瓜,郑重说道:“我与诸位同年用了近二十年才走到了今日,还不知道能不能将我们的抱负施展出来。但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后继无人,等你步入官场的时候,不会缺少同行之人的。”

  ……

  元祐七年的正旦大朝少了许多争斗,圣人老爷似乎对倔老四更加放心,不但没有接受老臣子的朝拜,甚至连皇族的宫宴都没有参加。

  刘恒依照惯例于宫中赐宴群臣,晋林如海为户部左侍郎的圣旨在大年初一正式送到了荣国府中。

  一时间,荣国府门庭若市,不过林如海游刃有余的带着贾琮、贾宝玉迎来送往。

  整个新年,贾琮与宝玉二人都没有丝毫歇息的时间。

  半月假期,不是跟在林如海的身旁陪客,就是经受着林姑父的指点,准备着二月的县试。

  正月十六朝廷开印,顺天府张贴公告,今年的县试将于二月二十二举行。

  敬大老爷拿着鞭子将族学中还算有些出息的人统统赶进了大兴县衙,五人互保总共十五个人统统报了名。

  “贾珏,曾祖荣国公贾源、祖父荣国公贾代善、父贾政……呃,亚中大夫、资治少尹、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嘶~”

  “贾琮,曾祖荣国公贾源、祖父荣国公贾代善、父荣国侯贾赦……嘶~”

  “贾瑞,曾祖宣威将军贾澍、祖父贾代儒……”

  “贾苘,曾祖武节将军贾代信……”

  嘶!!!

  大兴县县衙礼房负责登记的书吏都惊呆了,这十五个人,竟然是宁荣两府的大爷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