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后继有人

  仔细阅读了孙礼的履历,并做了必要的核对,曹芳最后接受了张华的观点。

  孙礼与司马懿不是同党,只是同道。

  从他以往的经历来看,这人还真是个宁折不弯的主。

  他未必欣赏司马懿,但绝对讨厌曹爽。

  从考功来看,孙礼也算是文武兼备。当初先帝让他协助曹爽,并拜为散骑侍郎,也是一片苦心。

  可惜全被曹爽浪费了。

  曹芳不禁陷入了沉思,压力山大。

  按理说,孙礼的资历、能力都足以胜任并州刺史,承担御敌的任务,为何王凌、钟会等人不约而同的忽略了他,推荐其他人?

  王凌是想推荐王昶。

  钟会呢,大概率是揣摩上意,见他对孙礼印象不好,就顺他的心思推荐邓艾。

  如果不是张华提醒,他真听了钟会的推荐,转邓艾为并州刺史,最后很可能是一地鸡毛。

  但钟会有损失吗?

  什么也没有。

  所以,不排除这里面有顺水推舟的意思。

  人心深似海,聪明人的心则是马里亚纳海沟。

  自己只是个开挂的,能搞得过这些人精吗?

  《韩非子》还是要多看,要不然迟早被人糊弄了,还要给他们加官晋爵。

  见曹芳出神,张华也不敢多嘴,拱着手,静静地站在一旁。

  这时,诸葛靓走了进来,见此情景,下意识地放轻了脚步。

  曹芳回过神来,看向诸葛靓,迅速恢复了从容,不动声色的收起文书,交给张华。

  “何事?”

  诸葛靓在三步外停住,拱手施礼。“小臣冒昧,有几句狂悖之言,请陛下斟酌。”

  “说。”

  “陛下,邓艾虽有才力,却不宜迁并州刺史。”

  曹芳心中一动,和张华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随即示意诸葛靓继续说。

  诸葛靓的理由与张华刚才说的类似,只是侧重点不同。

  他认为邓艾不熟悉并州形势,仓促上阵,难免疏漏,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除此之外,邓艾对匈奴人迁入塞内居住一向持反对态度,让他和匈奴人配合作战,恐怕会适得其反。M.biQUpai.coM

  当前形势紧急,不宜轻举妄动,还是以静制动,先撑过这一波,然后再说比较好。

  曹芳觉得有趣。

  诸葛靓虽然年幼,见识却超过他的父兄,这点很难得。

  他虽然没有一个字提到诸葛诞,态度却很鲜明,根本不赞成诸葛诞的意见。

  曹芳表示,自己会考虑诸葛靓的意见,并表示,议事的时候畅所欲言是他的原则,不会因此责怪任何人。以后诸葛靓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当面提,不必顾忌。

  诸葛靓如释重负,再拜告退。

  诸葛靓离开后,曹芳又和张华商量了一下相关的事务。

  张华建议,曹芳最好是回洛阳,而不是离在谯县。

  并州作战,需要朝廷的钱粮支持。

  孙礼为人耿直,与朝中大臣关系都不太好。如果天子不出面主持,孙礼很难得到充足的钱粮,自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曹芳立刻答应了。

  经历过亲征,他太清楚后勤的重要性了。

  如果不是他亲自坐镇,毌丘俭不可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仅是内部分歧就能搞死他。

  只是如此一来,他打算在谯县多住几个月的计划要放弃了。

  “召五兵尚书来,认真议一议,估算一下所需兵力及钱粮、辎重。”

  “唯。”张华匆匆去了。

  曹芳有些挠头。

  北疆战事的烈度、规模超出预期,也就意味着需要的钱粮可能大大增加,不仅并州当地的积储不够,洛阳也抽不出足够的余粮供应,只能从周边州郡抽调。

  这又是一场需要全力以赴的大战。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四面受敌的日子不好过啊,天天愁钱粮,没个消停的时候。

  ——

  诸葛诞回到住处不久,诸葛观、诸葛靓兄弟就先后赶到。

  诸葛靓说明了自己晚到一步的原因。

  他去求见天子了。

  当时张华也在,虽然不知道天子和他谈了什么,可是从张华的神情来看,张华很可能已经说服了天子,并州作战的任务大概率会由现任并州刺史孙礼承担,而不是邓艾或者其他人。

  所以,推荐将领的事,以后就不要提了。

  诸葛诞抚着胡须,叹息道:“朝中无人莫作官,诚哉斯言。”

  诸葛观表示不能简单的这么认为。

  张华虽然和孙礼是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