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硕鼠,硕鼠

  荀勖没有再说什么。

  在天子身边这么久,他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不愿承认罢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

  对经学的掌握,正是世家子弟有别于寒门子弟的优势。经学的地位下降,使得他们面对寒门子弟时优势不再,心理落差太大。

  比如张华,博学多识,才华出众,还擅长书翰,写得一手好草书,唯独经学因为没有传承,拿不出手,矮人一头。

  如果以后不以经学为尊,世家的地位也就保不住了。

  换成别人这么说,荀勖只会嗤之以鼻。

  可是钟会这么说,他不能不听。

  钟会的门户比他高多了,见识更超出他一筹。当初在高平陵,如果不是钟会见机快,提携了他一把,他现在也不可能成为散骑侍郎。

  “阿舅,我最近新得了一口宝剑。”

  “是么?”钟会来了精神。

  世人多用刀,但世家子弟爱佩剑。在他们看来,剑是君子器,是刀不能比的高贵之物。

  “在我阿母处,阿舅若有兴趣,我写信回去,让人将剑取来,请阿舅鉴赏。”

  钟会看看荀勖,哈哈一笑。

  他知道荀勖也是个爱剑之人。既然这剑不随身佩带,而是放在其母钟夫人处,自然是爱惜异常,不想别人知道。拿来请他鉴赏,这是难得的大方。

  “好,到时候我也开开眼。”钟会想了想,又道:“如果真是好剑,还是献给天子更好。天子有征伐天下之意,对兵器的重视有目共睹。真有利器良工,当献与天子,为国效力。”

  荀勖含笑点头。

  ——

  一艘又一艘满载粮草、物资的大船首尾相连,进入巢湖。

  有文吏握着纸笔,上船清点数量,站在船头等待的官员上前迎接,拱手之间,不动声色的将一个荷包塞进了对方的袖子里。

  双方会心一笑,然后若无其事的走进船仓,聊着不着边际的闲话。

  “今年收成如何?”

  “还行,不像去年那么多大风、雨水。天子亲政,万象更新,连风雨都听话了。不过……去年大风刮坏了粮仓,修补不及,进了雨水,有些粮食发霉了。”

  “是么?”文吏停住脚步,吸了吸鼻子。

  “千真万确。不过你放心,发霉的粮食一粒也没运来。天子亲征,事关国家,岂能儿戏。我等虽愚昧,这点道理还是懂的。只是……有些潮而已。”

  文吏转头看了官员一眼,哑然失笑。“不会是数量不足,半路洒的水吧?”

  “怎么会呢,这不是自寻死路嘛。是原本就潮,数量太多,没来得晒干,有一些……”

  “理解,理解。一下子要运两百万石粮,难免不够周到。”

  押粮的官员如释重负,长出一口气。

  “进献给太后、皇后的方物准备好了吗,有没有短缺?”

  “准备好了,足额足量,还有一些富余。样品已经准备好了,待会儿还请足下审视。”

  “嗯,这可不能打折扣。天子对太后那是真孝顺,他自己受点委屈没事,太后要是受了委屈,怪罪下来,我们可承受不起。”

  “足下放心,绝不会有问题。”

  ——

  一天的忙碌之后,曹芳登上了城墙,欣赏巢湖夕照。

  看着湖上的帆影,曹芳回头问张华道:“有多少粮食进仓了?”

  “已经完成了三成,都是附近的军屯。其他的也大多在路上了,只有颍川境内的军屯最晚,估计还在准备。”

  曹芳撇了撇嘴。“有多少数额不足的?”

  “倒是不多,基本上数量都够,只是品质上有些参差。有受潮的,有发霉的,有空壳的。初步统计下来,大概有两成左右吧。”

  曹芳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他知道各种魑魅魍魉不会闲着,必然会有各种小手段上演,却还是低估了这些人的胆量,以次充好的比例居然达到两成。

  这还是报到他面前的,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个更严重。

  六百万石的两成就是一百二十万石,是六万壮丁一年的口粮,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进了某些人的腰包。

  这还是在他这个天子的眼皮底下。

  脱离了他的视线,这些人不知道还会多贪婪。

  “让王浑好好查。”曹芳压制着怒火,尽量平静的说道。

  送到巢湖的问题这么大,军屯里的情况肯定更严重。

  亏得西晋灭吴的时候吴国已经自己烂了,声势浩大的灭吴之战实际上只打了四五个月。真要按照邓艾预想的那样,十万大军打五年,恐怕吴没亡,晋自己就崩溃了。

  满朝硕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