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最后的汇总报捷,就由杨嗣昌统一发给皇帝,也显得沈树人会做人,不会越级上报。

  而且这么做,还有一层深意——沈树人可是指望靠着这次大捷,把左良玉之前“见死不救”的罪过一起翻出来说道说道的。

  如果由他直接给皇帝上奏,难免有陷害同僚的嫌疑。到了京城之后,沈树人也没多少京官朋友帮衬,万一被人挑拨是非多生事端,就不好了。

  由杨嗣昌出面,就显得一碗水端平,褒刘国能而贬左良玉,都是出自杨阁老的明察秋毫,跟沈树人没关系。而且杨嗣昌在京城的门生故吏也会帮着说话,推动杨阁老的表功意见落实。

  在官场混,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借力,能用别人的关系帮忙推进事情,就尽量借用。

  估摸着以杨嗣昌的寿命,其实也帮不了沈树人传递几次捷报了。

  ……

  沈树人的捷报送到襄阳的时候,杨嗣昌正有些焦头烂额。

  原来,就在沈树人勾走刘国能、一起往桐柏山区夹击发力的这两个月里,湖广、河南战场的其他方向上,也已经出现了更多的恶化。

  毕竟三月份黄台吉的入侵,让大明朝廷抽走了中原腹地那么多部队去边关填坑堵口,湖广、河南僧多粥少,这边堵住了另一边肯定会出现破绽。

  湖广南部战区,因为方孔炤还算勤勤恳恳,加上左良玉的数万之众(号称十万)就算出工不出力,光是闲着摆在武昌,也挺有威慑力。所以战局恶化还不明显。

  而北部战区,就在五月份、得知刘国能被调走后,之前一直蛰伏在商洛山区的李自成,终于与去年同样不太得志的罗汝才,抛弃了前嫌,决定再度联手。

  李自成在商洛山区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战略转移,在山川险要之中翻山越岭,从丹水河谷翻山跑到了洛水河谷。

  丹水和洛水都是发源自商洛山区的两条河,都在关中和南阳盆地之间的武关道群山内。

  但丹水偏南一些,在伏牛山主岭的南侧,可以沿着河一直流出武关,进入南阳盆地,最后汇入汉水。

  而洛水偏北一些,在伏牛山主岭的北侧,最后会和伊水在洛阳盆地汇合,注入黄河。

  李自成这次战略转移,难度不小,半路上估计都摔死了不少人,还放弃了很多粮草辎重,这才得以在秦岭群山中来去自如。

  但转移成功后,与罗汝才一合流,效果也非常明显——他可以不再执着于顺丹水出武关,在郧阳、襄阳一带和杨嗣昌死磕了,而是直接顺着洛水,扑向洛阳盆地。

  五月初八,李自成进入洛水源头的群山中,五月十五,就攻破了山区的洛南县。

  此后沿着洛水顺流而下,势不可挡,大军于五月二十抵达卢氏县,仅仅两天后就迫降占据了县城。又五日后抵达永宁县(今洛宁),于五月底破城。

  六月上旬,李自成再破宜阳、新安县。

  其中宜阳县是洛水岸边、位于洛阳上游的最后一个县了。

  而新安县更是已经绕过了洛阳,卡住了历代著名的“洛阳八关”中的南侧伏牛山三关伊阙、太谷、轘辕。

  换言之,到了这时候,李自成不但已经逼近了洛阳,还从南侧包围了洛阳,并阻止了官军从南阳盆地方向北上增援洛阳。

  在南阳盆地的杨嗣昌,就算想派出援军,也得先攻破伏牛山上已经被李自成堵住的三条山谷要道。

  否则,就得往东迂回,争取从开封、郑州走汜水关(古虎牢关)支援洛阳了。

  换言之,沈树人在鄂豫边界消灭贺一龙的最后阶段,刚好与李自成杀出洛河河谷、进入洛阳盆地南部,差不多同一个时候。

  要不是洛阳城池坚固,杨嗣昌就得担心这座古都会不会被快速攻破了。

  现在,终于得到了沈树人这边的捷报,杨嗣昌好歹也抓住了一根功劳,至少可以平息一下皇帝可能出现的怒火。

  不管其他地区城池有没有丢,这儿好歹是实打实彻底全灭了两家贼王,还是连头目直接斩首送交京师的那种,跟往年的“诏安迫降”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对于沈树人的表功,杨嗣昌当然是全盘支持,但支持的同时,又给刘国能下令,并且给沈树人回信,让他也帮着劝刘国能,尽快回援河南战场。

  河南战场也不是没有官军防守,但都是些文官节制的地方卫所,战斗力非常堪忧。

  主持防务的文官,主要有河南巡抚李仙凤、洛阳参政王胤昌。受他们统辖的武将则包括河南总兵王绍禹,副将刘见义、罗泰。

  杨嗣昌深知这些人绝没有刘国能的悍勇敢战,所以一定要刘国能去增援。

为你提供最快的国姓窃明更新,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