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皓二年,秋末冬初。

  太保刘青将南方九郡完全收复,并暗中控制朝廷的六郡,以十五郡之地割据南方。

  景皓帝连下八道圣旨,要求刘太保回京述职。

  但刘青不听调,也不听宣,视圣旨于无物,积极整兵,在与朝廷接壤的边界处修城筑墙,称此为边关。

  消息传出,举世哗然。

  刘青的反叛之心路人皆知。

  景皓帝在群臣的劝说下,先礼后兵,三次派出大臣,去南方劝说刘青知途迷返,给足了仁义。

  而刘太保也同样还足了仁义,保证不造反,不称王,生生世世都是大坤子民。

  并说修墙只是为了抵御蛮夷,免得内地遭蛮兵侵袭,毕竟他们长途奔袭的方法防不胜防。

  唯有高筑墙,才能将外敌挡在九郡,不使陛下受侵扰。

  一时间,民间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种说刘青要造反,大逆不道。

  一种说刘太保忠君报国,为护江山安宁,宁愿被朝廷误会,也要修墙,由九郡来承受蛮兵的锋芒,舍小保大,这是大仁大义!新笔趣阁

  百姓听风就是雨,没有辨别真假的能力,刘青之前缔造的“爱国”人设起了作用,大多数人都比较支持第二种言论。

  这场舆论战,影卫略胜一筹。

  朝廷要想开战,必须先统一众人的思想,否则民心不齐,讨伐忠臣,只怕还没开打,大军便先倒戈了。

  镇抚使指挥使孙德海,因指挥不利,遭景皓帝训斥。

  而事实上真正主管情报的马六,没搞好舆论战,理当担责,可六叔不但没被处罚,反而高升成了副指挥使。

  之前没有这个职位,专为马六而开。

  听闻此事,张武对景皓帝的印象有了一些改观。

  经历萧景敖的事情,在他印象中,这位二皇子是个极度自私狠辣的人,连自己兄弟都能痛下杀手,没有容人之量。

  而今六叔出现失误,耽误了国家大事,不降反升,景皓帝这般御人手段,六叔岂能不忠君效命?

  士为知己者死,帝王的宽容之心乃是最强大的杀器。

  如果六叔之前有一点异心,如今就算隆庆帝复活想主持大局,只怕他也会站在景皓帝这边。

  不过,哪怕民间舆论两极分化,依旧阻挡不住朝廷的脚步。

  上层人的意志,不会被平民百姓左右。

  只要他们觉得刘青会造反,便会做出相应的安排。

  景皓帝先是下旨罢免刘青的太保之位,称其为乱臣贼子。

  而后调兵遣将,一道道圣旨发出,帝国机器轰然开动,使得安稳了十二年的大坤王朝,再次笼罩上战争阴云。

  会不会开战,谁也不清楚,但开战的姿态一定要做出来。

  否则刘青不遵圣旨,朝廷全无反应,皇帝的威信何在?

  这一下,从朝堂到民间,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即便张武隐居在城南小巷里,都能闻到一股厉兵秣马的味道。

  “真他娘晦气,差点被抓走。”

  呼图豹大步进了院子,狠狠啃一口肉饼,撕咬得非常用力。

  “怎么了?”

  张武闻声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个小罐子,正在研制新的毒药。

  呼图豹满脸衰气说道:

  “顺天府的差役,带着不少守备军,满大街的抓壮丁,还挨家挨户搜查躲避劳役的百姓。”

  “若不是我翻墙跑得快,只怕会被堵在院子里。”

  呼图豹唉声叹气说道:

  “反抗杀了差役,死罪。不反抗,抓去前线服役,运送辎重粮草,也是九死一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朝廷调动兵马,民间也会大肆征调民夫。

  十万大军出动,身后往往跟着百万民夫,用来保障大军的后勤。

  汉武帝北征匈奴,用兵数十年,出动的大军也就几十万,但打到后期,大汉人口减半,死得大多是这些征调来的壮丁民夫。

  很多人为了不服役,干脆逃离本乡,去当流民。

  而流民汇聚成群,不是上山当土匪,祸害百姓,便是揭竿而起,反了他娘的。

  总之只要打仗,世道就会变坏,最终苦得都是百姓。

  而混江湖的无业游民,自然是征调民夫的重点对象。

  去查他们的劳役记录,保证一查一个准。

  大多数的江湖豪客,宁愿刀尖上舔血,四处浪荡,也不愿意回去当农民,很多人都是为了躲避徭役,不甘心免费被官府压榨劳力。

  能吃饱,有活路,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去混帮派打打杀杀?

  而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