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就知道说好听的

  二人来到那家新开的过桥米线馆。

  正值饭点,米线馆里的顾客不少,其中大多数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尤其以女生居多,这一点倒是和后世的米线馆差不多。

  苏长青和韩妙佳找了个位置,点了两份米线,待米线端上桌后,一边吃,一边聊天。

  “你觉得味道怎么样?”韩妙佳问道。

  “挺好的。”

  苏长青笑道:“你呢,喜欢吃吗?”

  “我也觉得不错。”

  韩妙佳笑道:“不过,如果配上卤味,肯定会更好吃!”

  “下次咱们打包回家,配上卤味吃。”苏长青笑道。

  “嗯嗯!”

  韩妙佳笑着点头,一双大眼睛眯成了弯弯的月牙,她喜欢听苏长青说这种话,就好像他俩已经是一家人了一样。

  “你说,这东西为什么叫过桥米线啊?”她问道。

  “过桥米线名称的由来,说法可就多了。”

  苏长青笑道:“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这样的,相传一百多年前,在滇南的某处有一片湖泊,湖泊里面,有一座湖心小岛,一位秀才为了能够安心做学问,便每天去岛上读书。

  他那贤惠勤劳的娘子为了让他吃好,就经常做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

  但问题是,每次她在家里做好,等来到岛上的时候,米线已经不热了,这位娘子因此也感到苦恼。

  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她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如同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

  于是她就先用肥鸡、筒子骨等煮好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再将其他配料切得薄薄的。

  到岛上后,她再把米线和配料放到鸡汤里,吃的时候风味极佳。

  后来,大家纷纷效仿,这种做法便流传开来。

  而由于秀才的娘子去岛上给秀才送饭的时候,要经过一座桥,于是大家就把这种米线,称为过桥米线。”

  “呀,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么温馨感人的一段故事。”

  韩妙佳惊奇不已,又兴致勃勃道:“你再给我讲讲其他说法呗!”

  “还有一种说法,背景故事和我刚才讲的差不多,大致就是秀才攻读学问,娘子送饭什么的。但说到过桥米线的名字,却不是因为秀才的娘子需要过桥,而是因为由于秀才吃饭的时候,汤面仍然很热,需要将米线从砂锅里盛到小碗里面吃……”

  他说着,从砂锅里往自己碗里夹着米线,道:“瞧,米线的这头在砂锅里,那头在碗里,犹如一座桥一般,所以叫过桥米线。”

  “是哈,好有趣啊……”

  韩妙佳也夹了一筷子米线,瞧了瞧,笑道:“确实像桥……嗯,还有其他说法吗?”

  “还有一种说法……”

  苏长青缓缓讲述,韩妙佳听得认真,而隔壁正在吃米线的几个年轻人也被他所讲的故事吸引,不由自主地停止了聊天,静静地听他讲故事。

  不大会儿,就连暂时闲下来的米线馆老板,也过来听他讲故事了。

  “秀才的妻子为了照顾秀才读书,每日操劳过度,身体欠佳。某日,在她去书斋给秀才送米线的时候,晕倒在了半途中的桥上……后来,秀才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举人,这事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而过桥米线的名声也不胫而走,流传开来……”

  苏长青把过桥米线由来的几种传言全部讲述一遍,笑道:“我知道的说法,就只有这些了。”

  “哎呀,小兄弟,连我这个做过桥米线的,都没听说过这么多说法,你竟然知道这么多……”

  米线馆老板惊叹不已,又好奇道:“听你这一口青禾县本地的方言,也不像是南方人啊,你去南方打过工?”

  “没去过。”

  苏长青笑道:“都是看电视、看书,学来的。”

  “太了不起了!”

  米线馆老板赞叹道:“一看你就是有文化的人,讲起故事来,不紧不慢,清清楚楚,就跟那说书先生似的……”

  他指了指周围的顾客,笑道:“瞧,不止我一个人听入迷了!”

  “是啊,讲的真好!”

  “确实跟说书先生讲故事的感觉差不多……”

  “哎呀,这就讲完了,我还没听过瘾呢!”

  众人纷纷笑道。

  “谢谢大家的夸奖!”苏长青笑着向众人致谢。

  而韩妙佳的眉眼弯弯,白皙润泽的脸蛋上洋溢着略显得意的幸福笑容,就像大家夸奖的人是她一样。

  从米线馆里出来后,苏长青将韩妙佳送到县委家属院门口,说道:“已经七点多了,挺晚了,我就不去打扰韩叔叔和袁阿姨了。今天没能见到韩叔叔,佳佳姐你代我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