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分层出售】

潮,并鼓励业主修复被战火毁坏的楼宇,制订及颁布了新的租务管制法例。新法例对战后楼宇租金实行管制,规定不得超过战前的租金水平,但有两种情况不在管制之列,一是战后新建的楼宇,二是业主以战前该区月租金100倍的资金重新修建的房屋,这两类楼房都可按当时的市值收租。

  新法例的颁布实施,大大促进了战后旧楼宇的维修重建和新楼宇的建设。较富有的业主纷纷斥资修复楼宇,以便获得高额租金;而在战争中变得一贫如洗的业主,则将楼宇变卖出售,给地产发展商拆卸重建。

  很显然,这位金山阿伯张观凤,没有资金拆卸重建。

  林志超在现场看得很仔细,虽然他还不是一位专业的地产人士,但是见识还是有的。

  最近,他也有在进行地产这方面的学习。

  山林道位于尖沙咀北端,柯士甸道以南,西端连接弥敦道,近尖沙咀警署。

  地理位置没话说,处于尖沙咀黄金地带,按照他的预估,卖个25~30港币每平方尺,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由于现在都是整幢物业出售,实际上造成了一种情况:地皮和旧楼的价格高、租金高,但楼单价却高不起来。

  做地产其实没有多大的利润,所以此时香港地产还处于萌芽状态。

  “地契上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4800平方尺(530平方米左右)”

  林志超立马盘算起来,假设他将这幅地皮修成3幢五层高的唐楼,一共就是15层住宅;他根据目前的物业占地面积,推测出一层的楼面面积可达1200平方尺左右,售价在3.5万左右(面积大、时机好),就是足足50多万的销售额。

  当然,前提是‘分层出售’,才能卖出这个单价。

  而在这个年代,可不兴袖珍楼、小面积,几乎都是1000平方尺以上一层单元。

  而香江政府是允许房东分租出去的,所以面积大不是问题。

  这种地产发展环境,严重导致了有钱人才买得起物业,比后世还严重得多。

  地产商回报率又不高、而且回报慢(出售慢),地产自然也就不是主要产业了。

  往大一点讲,香港那么多人没有住房,其实就是因为这些政策导致的。

  所以,一旦林志超改善了香港地产的环境,他将收获巨大的声誉,成为‘香港地产建筑商会’的会长,也是理所当然。

  “好,我们约张老先生谈谈价格,我比较钟意这块物业。”

  “好的,我马上约他。”

  地皮大小正合适,这个项目正好拿来做‘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