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除魔正当时

  李淳风、上官庭芝、骆宾王、王勃、姚崇......

  李治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只不过是随意溜达溜达,在蓝田县的一处酒楼之中,竟然就碰到了大唐的几位名人。

  当然了,这些年李治也算是经多见广了,不会因为再碰到几个知名的人物,就会心潮澎湃一番。

  客观来讲,在座这五人,此时名气最大的自然就是身在“钦天监”的李淳风,然后才是骆宾王和上官庭芝。

  至于说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当然了,在这个什么都要看门第的年代,王勃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更与他家族的势力分不开。

  太原王家,妥妥的五姓七家之一,而王勃的亲祖父,正是隋末唐初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王通王仲淹,那可是一时文坛泰斗级别的人物啊。

  相对而言,此时的姚崇反而是最不显眼的。

  他不过是上官庭芝的同乡,都是陕州陕县人,出于提携乡里后辈的心思,上官庭芝才将姚崇也带到了这个场合。

  史料记载,姚崇年轻时生性洒脱,注重气节,勤习武艺,以打猎自娱,二十岁后才发奋读书。

  而李治今日碰到这个姚崇,却是刚刚在家中闭门读了半年书,就跑来参加秋闱之人。

  “哈哈哈,好,好啊,都是大唐的栋梁之才啊!想来骆观光应当是同上司起了争执,才不容于有司,这是遭了贬斥吧?”

  李淳风那是铁定支持他李治的人,上官庭芝嘛,自己都把他的女儿收为门下了,今后这上官一门,也算是亲近之人了。

  李治看出了你小丫头的不凡,却没想到小丫头却是能够“称量天下士”的王佐之人。

  姚崇和王勃,反正才刚刚二十岁,还是要进京参加秋闱的,倒是这位骆宾王。

  那是地道的寒门出身,年龄比李治还小十几岁,也刚过而立之年,一脸的风霜看起来倒是跟更年长的上官庭芝不相上下。

  骆宾王当场被人点了痛处,还是一个初次谋面之人,脸上一红一白的,却又不好发泄出来。

  “这样吧,观光的品性、文采都是上佳的,你那被贬之地也别去了,明日跟我一同回长安,暂时在府上给我儿子做个西席如何?”

  “西席”,那及时宾师之位,给小沉香当老师,那可是妥妥的太子殿下啊。

  李治对骆宾王的“一生”很是感慨,虽说这个世界有自己在,绝对不可能发生另外一个时空的“叛乱”。

  但是,像骆宾王有些才气,却又是一副“又臭又硬”的脾气,恐怕真就沦落于江湖了。

  “哈哈,观光啊,你还不快谢过贵人,你小子从此以后就时来运转了——”

  又是李淳风这个“老不修”的,今晚这是第几次了?

  “咳咳,这位贵人,骆某不才,也读过几年文章,需知‘宁在直中取,莫向曲中求’,在下虽然遭了贬斥,到底是朝廷的法度,岂能是贵人三言两语就能废除的......”

  好嘛,还真是一副臭脾气,宁折不弯的主啊?

  “哈哈,好,好气概!这样,本人在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姓李名治,家中排行老九,刚刚做了七年的大唐国主,能给观光安排个位置吧?”

  李治还真就被这骆宾王给气乐了。

  他本来不想暴露身份,倒不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像他现在的修为,连天庭除魔战场都去了,在自家地盘上还有什么好怕的?无非是嫌暴露了身份麻烦而已。

  今日在此遇到这几位大才,又收了上官婉儿这样的弟子,为了给骆宾王这头倔驴“施施压”,索性把皇帝的身份亮了出来。

  “什么?您是......”

  别说是骆宾王,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上官庭芝、王勃、姚崇,哪一个禁得住这样的“惊吓”?

  “怎么样?贫道难道还会害你们不成,这一个个的——”

  既然身份已经挑明了,李淳风立马站了起来,先行向着李治行了一礼。

  “臣等见过陛下——”

  “草民见过陛下——”

  李淳风都拜了,其他人哪里还有不相信的道理,一个个慌慌张张地拜倒在地。

  “好了,都起来吧,今日真是偶然路过此处,看到李道长在此就过来讨杯酒喝,没想到能遇到诸位,还有我这个乖巧的小徒弟。”

  李治示意众人都站起来重新落座,小婉儿却早被白素贞抱了过去,看到这一幕心中是又惊又喜。

  “大师姐,这就是大唐的国君啊,他居然是婉儿的师尊,咯咯咯,太好玩了——”

  到底是个五六岁的孩子,发现“皇帝”这样的稀罕物,突然变成了自己的师尊,心中那份特有的童真还就是难以名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