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用蟒蛇来选才……

高傲,瞧不起人的心里特征,直接告诉所有人,这道题,除了本学正之外,谁都做不出来。

  这下子惹毛了不少人,决定出面“教训教训”徐妙锦。

  这还是最初级的,最令马恩慧感觉到惊恐的是,徐妙锦竟然为了测验监生的勇敢程度,直接将人锁在了一间房子里面,然后……

  丢了一条蟒蛇进去。

  马恩慧感觉这顿饭不香了,想想那恐怖的场面,一群人看着蟒蛇,惨叫连连,估计吓晕几个,万一咬一口,岂不是……

  “哪里会咬人,已经拔了牙齿的。”新笔趣阁

  徐妙锦解释了一句。

  马恩慧为国子监的监生暗暗祈祷,这要是被徐妙锦玩死了,那也没地方说理去啊。

  朱允炆倒是很赞同徐妙锦的这些“妙锦”之策。

  有没有胆量,一试便知,面对危险,谁第一个当逃兵,谁留在原地思考对策,谁已经行动了。

  一目了然,效果显著。

  至于吓晕过去七个,八个一直做噩梦,十几个找祭酒投诉的,那是国子监内部的事,和朱允炆没关系。

  朱允炆看着得意灵动的徐妙锦,笑着说道:“徐学正兢兢业业,选拔人才有功,可以升监丞。”

  “皇上!”

  马恩慧有些着急。

  这徐妙锦明明是闯祸了啊,怎么还升官呢?

  而且监丞,偏于训导,不仅对监生存在管理权,对博士、助教等也有着刑罚权,这样的权力交给徐妙锦,还不把国子监给烧了?

  朱允炆示意马恩慧放宽心,对徐妙锦说道:“就这么定了,但我有一个条件。”

  “皇上哥哥该不会还是让我选拔人才吧?”

  徐妙锦放下筷子,问道。

  朱允炆微微点头,说道:“那是自然,人才乃是帝国之本。不过,在寻找人才之外,你还需要观察国子监,找出国子监教育的十大不足。”

  “十大不足?”

  徐妙锦与马恩慧都吃惊起来。

  国子监作为明代最高学府,如何会有不足?

  朱允炆平静地看着两人,说道:“圣人都知道,人无完人,国子监又如何能避免问题?找出问题,把问题解决好,国子监才能真正为朝廷输送人才。否则,只有夸夸其谈,以古治今的官员,这大明帝国,又如何朝气蓬勃,开创盛世?”

  “你入国子监,便从教育之法、管理之法、学习之法、生活之法等,找出问题,然后思考改进之策,呈送祭酒、司业与朕。”

  徐妙锦连忙站起身,施礼道:“臣领旨。”

  “这还称臣了……”

  马恩慧打趣道。

  徐妙锦笑着说道:“那可不是,现在我可是从六品官呢。”

  朱允炆拱手道:“见过监丞大人。”

  “免礼,免礼。”

  徐妙锦摆手,忽然大笑起来。

  马恩慧也被两人逗笑。

  国子监。

  徐妙锦被任命为监丞的消息,引起了国子监的轰动。

  徐妙锦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也为了拉拢监生,缓解彼此的矛盾,当众宣读了皇上对于李志刚、郭琏、王淮等十名监生的任命,说道:“我徐妙锦虽是女子,但一心为国选才,诸位寒窗苦读,不也是渴望为国效力?缘何本末倒置,关心我女子之身,而不关心国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得不正是汝等之辈?”

  一席话,让国子监监生脸红耳赤。

  之后不久,一名监生因为课业不及格,被当众杖责。

  徐妙锦挺身而出,直指杖责是不正确的,是对人的侮辱,要求将杖责,改为尺责。

  即不再用大棍子大屁股,而是用小戒尺打手心。

  此举赢得了一众监生的支持,徐妙锦还懂得利用群体优势,联名上书祭酒,最终国子监废除杖责制。

  拥有群众基础的徐妙锦,自然而然站稳国子监,开始探索国子监的教育弊病,同时抽出时间,去联系其他勋贵家族的女子,筹备女子学堂。

  下午,回到长安宫的朱允炆,抱着朱文奎,对马恩慧说道:“今日上朝时,有人奏报李增枝热孝期间,曾去过教坊司。”

  “皇上,孩子在呢。再说了,教坊司归礼部管,臣妾可管不到。”

  马恩慧接过孩子,责备地看了一眼朱允炆。

  教坊司负责庆典迎接贵宾演奏乐曲事务,同时是官方妓院,拥有众多乐师和女乐。而这些女乐,又是侍应权贵的官妓。

  虽然按照规制,教坊司女乐只卖艺不卖身,但权贵若想得到一个毫无自由的女人,只不过是动动手指的事。

  比如说,勾结教坊司官吏,将看中的女子一说,递上点银两,这女子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