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神秘的古今今古(三更)

可不可以悔棋……”

  朱允炆拍了下眉头。

  马恩慧见朱允炆走出心结,身体轻轻一旋,道:“落子无悔,皇上,我们去摘莲蓬吧。”

  朱允炆揽着马恩慧纤柔的腰,走到边缘处,道:“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朕希望皇后,能多一些天真灿漫。”

  “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臣妾愿皇上能知寸心颜色,明察秋毫。”wap.biqupai.com

  马恩慧款款撩裙,踏上小小兰舟。

  朱允炆含笑登舟,解开绳索,拿起竹篙轻轻一撑,兰舟已动。

  看着被划红胳膊,冲着自己嗔怒的马恩慧,朱允炆的心变得踏实起来。

  摆在自己面前的,不就是贪官污吏的问题?

  需要整顿,那就整顿吧。

  无论是京官还是地方官,都来一次考核吧。

  朱允炆不清楚大明官场腐烂到了什么程度,但仅从怀远知县这件事来看,绝对不是怀远知县一个人的问题,很可能是塌方式的腐败。

  按照朝廷规制,县衙文官考核,需要州府考核,考核结果报送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复查,复查之后,报送吏部考功司,由考功司再次复核。

  怀远隶属于凤阳府,凤阳府又是南直隶治下,并没有布政使一级,而是直接对朝廷负责。

  这也就意味着怀远知县,至少也要经过凤阳府、吏部考功司双重考核,而这两个地方,竟然都没有发现怀远知县的问题,在考功卷上,写的是“平常”的评语。

  凤阳府有问题,吏部的问题也不小,加上李森本人是都察院之人,连带着说明都察院也出了问题。

  好嘛,死一个知县,暴露出那么多问题。

  是时候了,自己可没耐心等什么三年或六年一次的考核!

  今年必须考核!

  不摸一下官员的底,那怀远的百姓就白死了!

  定远。

  景清带着人,到了张氏米铺外,看着紧闭的房门,景清不由皱了皱眉头,看了一眼身旁的护卫,护卫上前便咚咚敲门。

  “谁啊?”

  铺子里面传出了中年人的声音。

  “买米!”

  护卫喊道。

  “没米了,去别家买吧。”

  里面的人不耐烦地回道。

  护卫看向景清,景清面色阴寒,低沉着嗓音,对谢刚问道:“还有吗?”

  谢刚摇了摇头,不安地说道:“大人,这是最后一家了。”

  “定远城的十八米铺,家家无米!本官很好奇,他们是如何做生意的!”景清愤怒地说着,指了指米铺的门面,咬牙道:“给我撞开门,本官倒要看看,他们是真没米了,还是不想发卖!”

  “大人,这不妥吧……”

  谢刚连忙说道。

  “有何不妥?若找不到足够的米,那从怀远来的百姓吃什么?你应知晓,县衙昨日又接纳了三千难民,如今从百姓家买来的米,还不够他们吃一天!再没有米,百姓吃不得东西,事情就麻烦了!”

  景清厉声说道。

  谢刚指了指米铺,叹息道:“大人走了这么久,还没想明白吗?米铺,是真的没米了。”

  景清看着谢刚,刚想说话,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顺着谢刚手指的方向看去,目光落在了张氏米铺牌匾上,在牌匾之上,除了“张氏米铺”四个大字之后,还有四个小字:古今今古。

  而在“古今今古”四个字外面,还镶嵌有边花。

  这是一个徽记!

  景清突然想了起来,十八米铺的牌匾之下,似乎都有着同样一个徽记。

  “看来,本官是买不到米了!”

  景清眯着眼,脸色凝重起来。

  有人在控制米铺,在囤积米粮!

  景清看向谢刚,尚未发问,便见谢刚微微摇头,严肃地说道:“大人,还请回衙。”

  畏惧吗?

  景清不知道谢刚如此小心谨慎,是在害怕什么。

  返回县衙,郁新看着空无所获的景清,并没有责备,反而似在预料之中,镇定地喝着茶。

  “大人,有人在囤积米粮,我们已无办法买到粮食。”景清怒气冲冲坐了下来,端起一碗茶便道:“不知大人是否知道古今今古是何人?”

  郁新眯着眼,道:“古今今古?”

  “没错,定远十八家米铺,皆刻有古今今古的徽记。对于此人身份,主簿语焉不详,似有畏惧之心。”

  景清很是不理解。

  整个定远城,就知县吴才茂最大,现在吴才茂被关在了牢里,主簿还害怕谁去?在这个小小的定远城中,难道还有比知县更大的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