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铁路与火车的消息

,就是二十多万石,这些粮食,足够养几万人一两年了。

  瞿能叹了口气,微微点头。

  茹瑺的初心是好的,只怕朝廷不会答应,毕竟这里是西疆,而俘虏是瓦剌的人,这些人很可能哪天出门种地的时候,抢一匹马就跑路了。

  茫茫草原、戈壁、沙漠,想追几个人可不容易。

  “你听说了没有,商人带来消息,金陵修了一条纯铁的道路,名作铁路。”

  瞿能想起来什么,开口问。

  茹瑺一边研磨,一边回道:“倒是听说了,好像是匠作院在研究一类新的蒸汽机车辆,可以在铁路之上跑。只是不知道何时会出现。”

  瞿能心情不错地说:“其实已经出现过了,大阅兵时,皇上乘坐的那蒸汽机车辆就是原型,原以为只是一个皇上心血来潮的玩物,不成想要搬到铁路之上了。据金陵来信,一旦铁路之上的钢铁机车成功,那将是远超混凝土道路的工程。”

  “哦,怎讲?”

  茹瑺认真起来。

  瞿能从怀中,掏出一份信件:“这是我家子侄瞿恒来的信,你看看。”

  茹瑺知道瞿恒,这是匠作院的监生。

  信中内容很多,茹瑺直接掠过,看向铁路方面的事。

  “他日铁路铸成,蒸汽机车将有望日行八百至千里,大明疆土将全部由铁路连接,边疆之地再无遥远一说,西疆至北平,往返不过半月……”

  “行军速度将超出想象,地方之乱将不再是朝廷之害。朝乱起而夕平灭,千里路途,兼携物资,后勤无忧……”

  “虽此愿景遥遥,然可窥未来壮观之景象。大明之威,犹如日月,万民仰之!”

  茹瑺深深吸了一口气。

  日行八百至千里?

  哪怕是再快的千里马,也很难真正做到日行千里!朝廷的八百里加急,往往五百里都已经是极限,而这都是极少量的人,拼了马命、人命去做的事。

  可这种蒸汽机车与铁路的出现,很可能会改变一切,让大军可以安安稳稳的,不牺牲战力,不那么疲惫,直接抵达千里之外,顷刻之间就能投入战斗!

  若此景象成真,那大明疆土的大,就谈不上大了。

  朝廷文书的传达,朝廷御史的到来,朝廷对边缘地区的监管、控制,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钢铁连接的大地,让大明再难出现地方割据之患。

  “皇上!”

  茹瑺轻轻喊了声。

  瞿能面色肃穆。

  几年前,很多官员都认为,西疆也好,交趾也好,都是太过边缘之地,只能空耗国孥,拖累朝廷,而且路途遥远不便控制,占领反而容易出现祸乱。

  可朱允炆用他的智慧解决了所有问题,如今交趾成了大粮仓,每年供给朝廷的粮食与物产不可估量,西疆也成为了大明棉花种植区,石油主产区,医用纱布制造区,丝绸之路贸易区。

  这还不够,朱允炆恐怕早就筹划好使用铁路来连接边缘之地,将千里万里之遥掌控在手中,从而实现大明王朝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没有谁清楚朱允炆筹划了多少年,兴许在蒸汽机出现的时候,不,是匠作院设置的时候,他已经在筹划了!

  如此漫长的准备,他什么都没说,只在做。

  这过人的心智与长远的谋略,顶端的布局,远远不是寻常人能做到!

  “这只是愿景,想要实现,恐怕没有百年国力,难。”

  茹瑺将信还给了瞿能。

  瞿能也清楚,以目前的国力来说,确实不足以支撑起遍布东西南北边陲的铁路,但伴随着外敌威胁近乎消失的大环境,大明王朝将迎来内治鼎盛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内,朝廷完全可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去完成这一项前所未有的壮举!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相信皇上,也相信太子!”

  瞿能清楚这是一条长远的路,兴许需要两代人,甚至是五代人去完成。

  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路再远,只要去行,总会达到终点。

  事情最怕的,不就是认真磨吗?

  这些年来,大明有能力修筑起数万里混凝土道路,未来也一样能修筑出数万里铁路!

  茹瑺呵呵笑了,自己生在了好年景,遇到了盛世之前的光。

  “铁路的事且不说,瓦剌的事你如何解决?”

  茹瑺询问。

  瞿能认真地看着茹瑺,摘下一支毛笔,帮其润墨之后,递了过去:“胡濙去了杭爱山,瓦剌是臣服大明,听凭朝廷安置,还是迁移离开草原,就看他的本事了……”

  「感谢英国嘤嘤猪打赏,今天一更,家里事多,还请多理解。」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