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看到胜利曙光的襄城侯

运回来,所有人的想象空间都已经被打开,仿佛看到吕宋岛的黄金即将宛如潮水般涌到京城。

  这倒不算是痴心妄想了,而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只要吕宋岛没有出现大的动荡,那么吕宋的金矿将会一直被开采,而开采出来的黄金自然流回大明。

  虽然黄金无法带动生产力,但如此多的黄金有助于大明王朝打造稳固的货币体系,这将是大明王朝收割世界的利器。

  “皇帝梦到银山的事,我是真信了!”

  “如果白银真的遍地都是,咱们确实不能将它当成宝贝了!”

  “说起来,白银既不能吃又不能穿,若是坚持用白银只会便宜东瀛人!”

  “呵呵……真正要着急的是那帮坐拥银山的权贵,咱们坚决拥护咱们的皇帝!”

  ……

  随着吕宋黄金顺利运回京城,原本京城权贵想要引导舆论的计划破产,越来越多的百姓相信了朱祐樘的梦,亦不再苦苦相恋于白银。

  正是如此,在这一场货币的舆论战中,朱祐樘所推出的弘治银元借着成功开采吕宋黄金的战绩大胜了一场。

  随后百家院亦是引导舆论走向,在最新一期的《明》刊中,谢迁抛出了《货币论》,直指银本位的弊病。

  只是废除银本位侵害权贵阶层的利益,导致京城的另一场战争白热化。

  原本很多处于观望的权贵,却是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却是纷纷选择向襄城侯输送弹药,似乎是想要让李瑾控制京城的米市。

  “究竟怎么回事?皇家米行怎么还有米?”

  时间一晃半个月,襄城侯李瑾心心念念想要买光皇家米行的精米,但发现皇家米行的米粮像是没有尽头一般。

  不管他们偷偷购进多少布票和米票,亦或者弄到了大明朝廷最新发行的弘治银元,结果全都能够在皇家米行中兑现大米。

  反倒在他们疯狂的买买买之下,白银越来越不被京城的百姓所认可,甚至有人已经拒绝进行白银交易。

  至于京城的百姓度过了粮食的恐慌期,现在对米粮是量力而买,却不再像之前那般恨不得将自己的宅子都堆满大米。

  此消彼长之下,皇家米行的兑付压力其实是持续下降,却是谁都不晓得皇家米行究竟拥有多少米粮。

  “我们都小瞧咱们皇帝的远见,他在皇城内修建了几座粮仓,这半个月的米粮都是从皇城里面运出来的!”李管家这阵子一直在试图摸清皇家米行的底牌,显得十分苦涩地汇报道。

  李瑾将琵琶女打发离开,却是端起茶盏道:“快查清楚,他在皇城内还有多少座粮仓,里面还剩余多少粮食?”

  “侯爷,那里可是皇城,这着实是查不到啊!”李管家面对襄城侯的无理要求,当即便苦着脸道。

  自从朱祐樘斩了太医刘文泰后,现在宫里跟宫外的消息渠道基本上停摆,想要摸清皇城米仓情况压根不可能。

  虽然不是绝对做不到,但以他的能力确实是无能为力。

  何况这种事情一旦被东厂或锦衣卫查出来,可是要被砍头的,甚至还会连累家人。哪怕他再如何忠诚襄城侯,亦不会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难道真要放弃不成?”李瑾轻呷一口茶水,眼睛闪过一抹不甘道。

  到了此时此刻,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无底洞,内心已经生起了放弃的心思。

  只是让他十分的不解,明明自己的财力十分充足,已经从皇家米行拖走了将近千万斤精米,结果皇家米行仍旧还没有见底,甚至见底的征兆都没有出现。新笔趣阁

  “侯爷,仁义钱肆给钱不像之前那般痛快了,而且咱们存粮的仓库越来越难找,要不想一想其他出路吧?”李管家犹豫了一下,显得小心翼翼地劝道。

  倒不是他不想趁着运河受阻和蝗灾,漂漂亮亮地赚上一大笔钱财。

  只是皇家米行着实是过于高深莫测,哪怕他们动用的金银已经是天文数字,但到现在仍旧摸不清皇家米行有多少米。

  虽然他亦是查到一点内幕消息,皇店这些年凭借棉布、锁和肥皂等项目赚了不少的银两,但韦誉从来不囤积白银,而是通通换成了精米。

  即便韦誉再如何积极囤积精米,但如果储存量达到两千万斤的水准,按说怎么都应该掀起一点波澜。

  偏偏地,一切都显得那般的无声无息,而今皇家米行从来没有出现过拒绝兑付的情况,反倒让人越发显得皇家米行深不见底。

  “其他出路?”李瑾听到这番话,脸上当即浮起一抹苦笑。

  虽然北直隶遭遇了蝗灾,但官府组织百姓灭杀蝗虫,又见到蝗虫没有侵害棉花,京城的情绪反倒比以前还要稳定,米价更是被皇家米行卡死在低位。

  现在他已经是骑虎难下,即便他想要退出,但以现在的米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