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秘录》!吐谷浑!

  第四百零九章《秘录》!吐谷浑!

  林然来到了京城图书馆,是京城最大的文献收藏地了。

  他要翻找一下关于那座墓葬和周边城市的资料。

  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他明白藏区文化和中原文化有巨大的差异。

  而且,他对于那座陵墓也了解不深。

  先前,他还怀疑是不是猜错了,没想到真是传说中的“九层妖塔”!

  这是一座存在了两千年的古墓群,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吐谷浑王国遗址!

  吐谷浑存在公元300到600年,也被称为吐浑,是华夏鲜卑族首领慕容吐谷浑迁徙到西北地区后所建的古国。

  谷浑人原本是辽河西昌黎棘城之北一带的游牧民族,是鲜卑慕容氏的分支。

  经历部落内战后,西迁至现在的甘肃、青海地区。

  晋义熙元年间,其首领树洛干自立为王,自称大单于,或者吐谷浑王。

  到南北朝时期,先后归属于宋国、齐国以及北魏等国家。

  在梁大同元年时,国王开始自称汗,建都伏俟城。

  也就是当今青海铁卜卡古城。

  吐谷浑王国一向奉行睦邻政策,与魏、隋等保持着通婚的习俗。

  直到初唐,内部也被为东西两部分。

  西部由国王伏允子达延芒结波率领,以鄯善为中心,后归顺于吐蕃。

  东部则是由国王长子慕容顺率领,以伏俟城为中心,最终归顺于唐。

  在贞观九年间,慕容顺被部下杀害。

  其子被唐朝封为河源郡王,成为了唐代驸马。

  因此激怒了吐蕃,认为其背信弃义,封地又靠近吐蕃,于是被入侵,愤怒的吐蕃军将其部落彻底消灭。

  最后一战后,慕容王族血脉断绝,吐谷浑王国宣告破灭。

  现在人只能从历史上找到这段过往,对于吐谷浑王国的生活习惯,他们一概不知。

  可能现在的西藏保留了大部分习俗,但林然一直心生怀疑,觉得不应该靠推论,而应该挖掘文物进行佐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十年的勘测,在西藏和青海交界的峡谷中,发现了吐谷浑王国的遗址。

  现在人并不热衷旅行,大部分人甚至没有离开过家乡。

  因此,现在这座古墓群还未被人发现,没想到会被前往朝圣的黄浩见着,或许这就是宿命。

  前世,开采过程并不顺利。

  当地人以牧羊为主业,称其为圣塔。

  认为是圣塔庇佑他们,才让峡谷周围草土茂盛。

  实际上,世界上就是有无法理解的问题。

  他也不清楚为何在“九层妖塔”附近,牧草长得特别茂盛。

  也许是墓穴当中有适合做肥料的化学元素,只是人们不知道。

  通过雨水的冲刷,混入了泥土当中。

  当然,这只是林然自己的猜测。

  真正的难点在于,当地的牧民对于圣塔异常虔诚,甚至每年都有前往祭拜祈福的习俗。

  要当着他们的面,把圣塔的石碑摘下来,进入内部。

  还不知会被村民如何对待,至少在他们的认知当中,亵渎神灵的人是必死的。

  他们对于神的信仰,远远凌驾于他们的知识之上。

  林然找了半天,只找到了一些野史,下面有些许记载,但都是碎片。

  前世林然并没有亲眼见过这座陵墓,只听人提起过。

  在古墓群的上面,有一座古塔,存在前年之上。

  而古墓群整体长度大约十公里,附近长满了牧草,想要避开牧民的耳目进入,是不现实的事。

  据书籍记载,石塔外形特别,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建立在巨石上的金字塔。

  有关石塔的传闻也是千奇百怪。

  但唯一能确定的是,这座古墓主要使用的是柏木,而且它们大小、粗细一模一样。

  在没有工程化水平的两千年前,是如何做到的?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这批巨大的柏木,又来自哪里?

  如此大型的工程,堪比金字塔,竟然没有在工程史上记下浓厚的一笔,实在难以理解。

  后世考古队来这边想挖掘的时候,即便和部落的村长百般交涉,对方也是强硬拒绝了他们的开采请求。

  而私自开采,也导致了后续发生的血案。

  想到此,林然不禁唏嘘起来。

  如果和以前一样,偷偷摸摸去下墓,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且不说野外环境复杂,有野兽和毒虫。

  单是牧民这一关就过不了,牧民有训练一种鹰隼作为巡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