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昭阳殿中的目光

,就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劫杀,这对大汉朝廷而言也是一件非常严重的意外事件。

  作为大汉皇帝,刘骜也自然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了两千石大吏被人劫杀背后的危机感。

  看来已经有人开始试探大汉的底线了,若是朝廷不能够以雷霆之势办理扈商被刺一案,这对大汉朝廷而言也将是一场关系统治安稳的危机。

  刘骜继续说道:“王莽在奏疏之中自请其罪,请求朝廷削去他的太守之职,许他益州刺史在广汉彻查扈商遇刺之案。卿等以为如何?”

  刘骜这句话刚一落下,王音和张禹,薛宣三人也不由思索了起来。

  王音率先站出道:“陛下,王莽身为广汉太守不能守护一郡之安宁,致使扈商遇刺,臣以为当罢王莽太守之职,命其回到长安谢罪。”

  王音这话一出,一旁的张禹和薛宣也不由的将目光撇了过来,看着王音。

  两人心中此刻也在不停的思索着接下来的话语。

  张禹年纪大了,这段时间正在考虑退休的事情,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张禹是不想过多表现自己的想法,以免遭人记恨,使得自己晚年不宁。

  因此张禹在思索之后就像是走神了一般,好像完全忘了此时此刻要做什么事情了。

  薛宣一看张禹这老家伙在这个关键时刻装死,但他没法装的。

  于是,薛宣也不得不站出言道:“陛下,臣以为王莽此番才刚上任广汉太守,而扈商遇刺也不能全算于王莽头上,臣恳求陛下明鉴赦王莽之罪,准其继续担任广汉太守,并彻查扈商遇刺一案。”

  薛宣这时候站出来说出这样的话,其实也并不是在支持王莽,他这样说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将王莽继续留下在广汉之中,使其深陷其中,成为他们这一派打击王家威望的靶子。

  王音一听这话,瞬间就听出了薛宣的话外之音,王音刚刚要让王莽回来,其实也是为保护王莽。

  虽然扈商的遇刺也是发生在王莽的任期和地面上,但毕竟,王莽才刚刚上任,只要等他回到长安之后,再经过一番的运转和求情,刘骜必然也不会治王莽的失责之罪。

  而王莽也顶多被雪藏一年两年的时间,这事也就算是过去了。

  可是一旦将王莽继续留在广汉,先不说扈商之死的责任怎么办?就以扈商遇刺而言,广汉之中定然也是存在悍匪,一旦此悍匪起事,王莽一时又不能制止,这可就是真正的麻烦了。

  因此王音再次进谏道:“陛下万万不可。王莽既为广汉太守,哪怕是一日太守,他也要为扈商之死负责。必须罢职命其回到长安请罪!”

  刘骜听着王音的话,感觉也是有道理了,而且这几个月刘骜在长安也挺无聊的,也想让王莽回来,继续做未央宫近臣。

  但是还没等刘骜张口说好之时,薛宣立刻也言道:“陛下,扈商遇刺,广汉正是紧要时刻,王莽切不能离开广汉。且王莽之前亦有颍川平叛之功。现在广汉之中也正需要一位如此强臣才可以守护一方安宁。”

  刘骜听着薛宣的话,也感觉非常有道理。

  王莽曾一战而平颍川之乱,如此说来王莽也是有带兵戡乱之能。

  现在扈商死了,而且还是被人劫杀,能够劫杀扈商之人想必也是一时之巨恶。

  如此巨恶,朝廷必然也是要剿灭的。与其治王莽失察之罪,倒不如留他在广汉镇守地方,查办扈商遇刺之案。

  所以,刘骜最后言道:“薛卿言之有理,王莽既有戡乱之才,且又是新为太守,扈商之死若强算于王莽之身。朕以为也是牵强。”

  “如今扈商已死,当务之急朝廷并不是追究责任,而是查清此案,剿灭乱匪。故而朕以为王莽可继续留任广汉太守之职,并授予益州部刺史之职,命其全权查办扈商遇刺之案。”

  刘骜一锤定音,直接肯定了王莽的请求,并且也没有削掉王莽广汉太守的职位,这样的结果和王莽的预测也是完全一致的。

  王音听到刘骜这般决定之后,他也知道自己也无法再继续抗争什么了。

  毕竟自己现在的权势是不如大哥王凤在世时的权势。

  那时候的刘骜也才刚刚登基,对朝政之事也是生疏,王凤作为大司马自然是可以权势倾天,左右皇帝的意见。

  但是现在的刘骜已经做了十几年的皇帝了,朝野上下也确实出现了一批直接听命于刘骜的臣下。

  这个时候王音虽然也继任为了大司马,但是权势肯定是无法与王凤比拟的。

  所以,在刘骜下了决意之后,他是无法再反驳什么的。

  若是他真的也学着大哥王凤的作风,胆敢跟皇帝唱反调,那下场肯定是不好收拾了。

  最后,王音也只能跟着如梦初醒的张禹和小人得志的薛宣一起拜道:“陛下英明。”

  站在宣室殿屏风之后的赵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