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五章 还有家吗?

  香江的春节也到了,而对于每一个华夏人来说,春节是他们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节日。

  你不会想到,那个时候,香江和华夏的春运已经来开了帷幕。

  要知道六十年代过年前返乡下,这绝对是件大事,不像现在拿着证件就回去那样简单,而是非常麻烦跟非常严肃的事情!

  所以,当年最多只能每年去一次,而且,每次要做的准备工夫多得吓人!

  当时回去的时候每次都要寄包裹回老家,这个时候家里人都要去香江的国货公司买日用品(必须在国货店买,若是其他英资店,会给海关给扣留)。

  最有趣的是,包裹的东西,外面其实是大毛巾,特意用缝纫机给缝制起来,这样的话,老家的亲戚收到包裹后,就可以有多几条毛巾可以使用了!BiquPai.CoM

  是的,那個时候华夏物资缺乏到这个地步,相信不是现在这一辈的年轻人可以想像得到的,寄个包裹已然如此费心思,返乡下探亲当然更是隆而重之!

  那个时候,香江的生活要比华夏好上很多,因此每年春节当居住在香江的居民要回华夏老家过年的时候,都会尽可能的穿上远远超过自身需要的衣服,拎上大包小包的行李赶车回到华夏的家中过年。

  过年前要回去,家人首先要计算下,这一次要运送多少物资,再按家里几兄弟的年龄,气力,大小来选择要谁跟父母回去过年(一般是母亲回去或父亲回去,其余在香江照顾其他孩子)。

  被挑选的孩子听到要回去过年,不少都要“晕”过去!因为他们知道,这绝对不是在旅行,那个时候回乡下绝对是件苦差!

  背着一个比自己还要重的背包,拉着或扛着一大件行李,身上穿着七,八件上衣再加一件外套;四,五条裤子;脚上穿的袜子都有三,四对!

  为什么要穿这么多?因为这样穿回去乡下,可以一件件脱下来,腾出更多的物资给物资缺乏的亲戚!而且还可以省下包裹费用,辛苦点算什么,华夏的亲人才是最重要的!

  那个时候,从香江返回华夏只有一个途径,就是经罗湖去深圳,再从深圳坐火车去广州,然后由广州坐车往你要去的目的地。

  在六,七十年代,香江人要经过罗湖的入境管制站,那是一个非常麻烦和费时的程序!

  所以,那个时候返乡下,身上重,内心更重!一大早出发,从尖沙咀火车站挤上火车,那个时候的班次很少,当时住新界的人要到市区,那就已经是翻山越岭了,可想而知!

  在当时咱们的经济还正在恢复,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贫困之中。同时对于外国的进口产品征税严重,货物不易获得。

  因此香江居民在春运回家的时候都会尽可能的带上一些商品回家。

  根据当时的亲历者回忆,在竹竿扁担的两头袋子里除了衣物,还装得有大米、油、糖等生活必需品,最为奢侈的还会装上一些漂亮国的香烟。

  在春运的时候,香江居民过境也需要大排长龙,通常需要等待上几个小时。在混乱之中,经常有人会打翻携带的油瓶,搞得一地都是。

  而让香江居民感动不已的是,这个时候何雨柱出现了,他在过境的地方煮水饺,给鸡蛋...一人一碗水饺,白菜猪肉馅的,一人二十个,鸡蛋是每人两个,只要你是回去的人,就可以去领。

  吃了将碗放在那里就可以,会有人专门的人来洗。

  这一幕感动了很多很多的香江回去的人,他们知道这是何雨柱对他们无私的帮助,所以有很多的人吃完了水饺,拿上鸡蛋之后,都会跪下来,朝着何雨柱的工厂磕一个头。

  很多人会诧异,为什么要磕头,咱们华夏人总是动不动就磕头,这是为什么?

  那是因为华夏的人认为磕头是一种最珍贵的感谢,男儿膝下有黄金,上跪天下跪地,中间跪父母,如果这个人值得一跪,那么他就是下跪的人最值得尊敬的人。

  等回到了家乡,还要拿“回乡介绍书”到治安所报到(这个规定一直到90年代),在60年代的话,治安所要按亲戚登记的人数,给领取相若的额外粮票,这样,华夏的亲戚才可以购买多一点米和肉来招待香江的亲人!

  那个时候的华夏,只要有亲戚人在香江,那是紧张又荣耀,紧张的是“境外人士”,荣耀的是每逢过年就是收到物资的时候,到了80年代,一只小小的电子表,一罐蓝色的曲奇都可以让亲戚们欢喜上大半天。

  而在香江打工的人们,拿到薪水,分配好家庭后,剩下的就是通通电汇回去给华夏的亲人,血浓于水,这句话并非轻描淡写的一个成语,而是承载着满满的回忆。

  .........................

  香江春节放假3天,分别是大年初一,大年初二和大年初四。

  但是实际上香江的假期一共有4天,从初一到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