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好东西自己送上门

  许伍德正带着自己的儿子许大茂一起算计起了娄家,而另一边,运动会结束之后,何雨柱则是带着何雨水,林倩倩还有冉秋叶四人一起去了四九城天桥。

  有人一定会诧异,为什么去天桥呀...怎么不去北海公园溜冰,或者去王府井大街逛商场,还有就是去故宫看看呀...!

  嘿...您说的这些,都是旅游来玩的常去的地方,其中那个北海公园溜冰虽然很好玩呀...但是那里也挺危险的,因为那里经常有人打架。

  很多混混喜欢在那里拍婆子,那个时候,拍“三角”、玩弹球儿,滑冰,逛商场,成为许多青年人的消遣。

  当时,四九城有名的冰场有五处:北海、什刹海、玉渊潭的八一湖、紫竹院和颐和园,城里的青年滑冰一般都奔北海和什刹海。

  溜冰场也成了青年们拍婆子的主要场所。

  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年,聚在一起拍婆子,你看上我看上的婆子,能怎么办?

  开打呀,在冰场因拍婆子而引起的大规模群架,那是真的太多了。

  所以呀...还是去一个安全的地方,何雨柱可不想带着自己的女孩们去危险的地方,天桥这個地方,其实就很好,这四九城天桥,是平民百姓玩耍的地方。

  天桥是一片大型商业区,以早年那座天桥划分,桥西一片,桥东一片。

  桥西有西市场、公平市场和平民市场,这里有大片的估衣棚子、镶牙店、小百货店,遍布着戏园子、茶馆、杂耍场,还有新式建筑的城南游艺园、城南商场。

  桥东曾有早年最著名的三座戏棚,也就是歌舞台、乐舞台和燕舞台,一把大火后,都被烧毁,后来在这里建立了东市场,后来,又建立了一座人民市场。

  这个人民市场建立之后,首先就清理了天桥里面不太干净的东西,50年代以后,藏污纳垢的天桥已不复存在,迎来了新生。此时的天桥,依然热闹。

  不过,1961年8月,天桥等地集市作为“黑市”被取缔。

  但是几年之后,又慢慢的恢复了起来,天乐、万盛轩、天桥大剧场及春华园、二友轩、天桥书茶社和公平市场内杂艺场,艺人依然在演出。

  作为平民的乐园,天桥可逛的东西自然也是极其丰富,主要可以分为小吃、百货和演艺三类。

  逛天桥的人基本都是普通老百姓,所以这里没有大饭庄、大饭馆,有的是各类小吃,同样可以遍尝美味。

  张次溪在《天桥丛谈》里曾记录过90类小饭铺、小吃摊,我感觉其实还可以再细致地划分成几种。

  一种是果腹类的,比如馅饼、包子、烂肉面,好吃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解决了饿的问题;一种是解馋类的,比如苏造肉、猪头肉、炮羊肉,专为打牙祭;一种是点心类的,比如驴打滚、杏仁茶、果子干,不为吃饱,主要是哄孩子,吃着玩;还有一些新式的吃食,比如汽水、冰激凌,这些东西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更是让人尝个新鲜劲。

  天桥在早年曾是城市的边缘,东西比城里的大字号便宜不少,很多郊区的老乡都愿意来这办货。

  他们回到乡下,跟人说起,已然是算逛了四九城了。

  所以,日用百货在天桥也是应有尽有。

  比如日常用品,估衣、布头、瓷器、刀剪、旧货等等;比如哄小孩的耍货,草虫、鬃人、苇叶蜻蜓、各种鸟类。除了这些,还有点痦子、拔牙、修脚、相面、膏药摊,只要是那时老百姓需要的,在天桥总能找得到。

  这里的“玩意儿”各有各的艺术,从形式上简单地划分,就能数出几十种,比如小戏、蹦蹦、落子、评书、坠子、相声、戏法、拉洋片、摔跤、把式等等。

  要是详细地分一分,我觉得大概可以用“说、演、变、练”四个字概括。说主要涵盖了说和唱,现今的曲艺门类基本涵盖在其中,比如大鼓、单弦、莲花落、坠子、相声、双簧、评书、口技等等;演就是各类戏曲和表演,比如京剧、梆子、评戏、木偶戏、太平鼓、跑旱船、赛活驴等等;变主要是魔术戏法;练的种类比较多,有,有杂技类的,还有马戏类的,比如把式类的舞刀、耍棍、摔跤,比如杂技类的耍中幡、抖空竹、吞铁球、吐火,再比如马戏类的耍猴、耍狗熊、耍耗子。

  所谓逛天桥,是一个特别丰富的活动。可看的、可吃的、可买的东西非常多,这不像上戏园子、下馆子、进商场那样目的很明确,这方面相声段子里有不少介绍。

  老郭的相声里曾说,有很多脚夫在前门火车站帮着卸货,上午挣了钱,中午就到天桥附近的小澡堂子去洗澡,同时让澡堂子的伙计到边上的小饭馆、小吃摊叫个菜,洗好了之后,一边喝点酒,一边吃着菜,酒菜下肚,再用宽汁儿的菜汤一拌面,就是一顿美味。

  下午从澡堂子出来买点家里的菜,就开始逛各类的杂耍园子。

  还有的相声里曾说,有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