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众所周知,一个实验类的科研项目,如果三年都没有进展……那是不怎么能够活得下来的——特别是这种要动用超级加速器的、每一次实验成本都巨大的科研项目。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这个项目不是叶铭提出来的,按照曹教授的影响力,恐怕早就被喊停了。

  叶铭一边沉吟,一边望向投影。

  投影上显示的依旧是斯兰齐物质的“原子”结构——三年内,曹教授的团队已经用加速器轰了十几次,但依旧无法完全轰开它。

  甚至,由于测量精度的缘故,都无法获知数据是否真实。

  “叶院士,我觉得……可能是我们在月球这边的干扰太多了。”曹教授替叶铭沏了杯茶后迟疑道:“快子探测器虽然更灵敏,但又因为过于灵敏,从而使得它很容易误报……”

  顿了顿,曹教授叹道:“而且就如我之前说的,因为没有理论,所以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是否真正已经轰开了……”

  叶铭再次嗯了一声,陷入沉思。

  猜测斯兰齐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是他和曹教授以及霍来恩老爷子和乌达的共识——既然都这么多顶级科学家达成了共识,那么实验和验证方向肯定就要这方面去。

  但正如曹教授所言,因为缺乏理论,所以高维原子的结构是什么,是不是也和三维空间的原子一样,拥有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存在……

  人类是一无所知。

  既然一无所知,那么在没有明显的探测结果时,就无从准确判断了。

  因此,现在曹教授团队的工作,从本质上也是在不断调校探测器,并通过多次撞击来发现“异常”,从而捕捉“高维”基本粒子。

  “确实,干扰可能是一种情况。”沉吟过后,叶铭缓缓点头:“但我们现在的情况,已经不足以支撑我们在相对干净的太空中建立大型的加速器了。而且……加速器本身,也是干扰源。”

  “是啊……”曹教授深以为然,他摸着头发,一脸的苦涩:“头都给我整秃了……有时候我就觉得,这玩意,简直就是个悖论——绝对干净的空间和观测以及加速环境,怎么能够做到共存嘛!”

  叶铭笑着点头,他见曹教授一脸苦恼的模样,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这种对未知的探索,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行,就算急也急不来。

  于是他便岔开了话题,聊起了在月球上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当聊到月球车时,曹教授表示就算实现了二维反应堆,恐怕在地球上的应用也很有限。

  “你看啊,地球现在已经建起了足够的交通网,而且随着人类的中心化城市和路网改造,交通网只会越来越发达……”顿了顿,曹教授笑道:“说干脆点,就是咱们所有的科学和技术提升,可不就是为了让人能够躺在家里吗?你说,技术都这么发达了,飞行车除了快一点,能够全地形之外,还有什么好处?”

  “这可不就是好处吗?”叶铭笑着反驳道:“野外总是要用的嘛。而且地球上用不着,不表示其他星球也用不着。”

  “那要不干脆就把电池弄大点,搞成飞船的形式。”曹教授呵呵笑道:“譬如伊塔号——今后人人一架伊塔号也不是不可以。”

  叶铭满头黑线。

  好家伙,人人一艘伊塔号,哪有那么多地方来停的?

  “其实最主要还是二维反应堆——是不是散热问题还是没解决?”

  “嗯,热量是一定要有去处的,这个物理规律没办法回避。就算是二维空间……”叶铭感慨着摇头,突然眼神微微一凝!

  曹教授见他表情,顿时好奇起来:“二维空间怎么了?”

  叶铭没有回答他,而是闭上眼睛,思索了好一会才睁开眼,凝望着曹教授,叶铭缓缓道:“二维空间,就是一个干净的空间。”

  曹教授的视线也瞬间凝固,片刻后,他腾地起身!

  “你的意思是,我们把高维原子撞进二维空间膜吗?”

  “是我们把高维原子放到二维空间膜,然后再撞!”

  说完后,叶铭也站起身来,迅速掏出手机,他深吸了一口气,望向头顶上方,同时拨通了何沫的号码。

  ……

  ……

  三天后,寒霜星系。

  人类的主力舰队依旧包围着寒霜星,同时也派出了机械部队对敌人的太空工厂进行了搜索和接管。

  在搜索中,人类捕获了超过三千名的本地土著居民。

  当然了,人类并没有像帝国人那样将人家土著不当人地抓回来,而是按照就地安置的原则,由机器人来进行控制和管理,并给予了最大限度的生存保障。

  水星号上,一个身高只有一米五左右的小个子怯懦地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