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战前准备

  初平五年,也就是公元194年,有人提议可以改元,但是李耀没有同意,去年打掉刘焉,今年打掉匈奴,收拾完了敌人之后,再来改元也并不迟。

  郿县!

  一车一车粮食,先从益州运到汉中,再从汉中运到关中,最后就囤积在半荒废的郿宫。

  这次匈奴不在漠南,漠北,而在关中以北的并州,西河,美稷,最初投降的南匈奴,就被安置在了这里。

  当年那个时期,就在东汉开国之后,便是开始大规模的裁撤军队,只不过裁撤的太干净了一点,郡兵,县兵,所剩无几,等到再有动乱发生,这个时候重新募兵,全部都是新兵蛋子。

  军队里面讲究传承,以老带新,可以最稳定的提升军队战力,但是一群新兵蛋子,把他们练出来,再去平定动乱,哪有这么多的时间。

  也是因此,异族胡人雇佣军队,也就得到充分利用,西汉也有胡人军队,但是不像东汉用的那么频繁。

  这种背景之下,南匈奴就成了朝廷在北方的屏障,用来抵御草原上的胡人,最开始的时候还是没有问题。

  不用朝廷耗钱耗粮,耗时耗力募兵养兵,有事就让匈奴顶上。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大汉对于匈奴可以完全控制,匈奴单于都是大汉天子任命。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尤其就是桓灵以来,匈奴一次次的叛乱,一次次的逞凶,以西河为中心,周边五六个郡,全部都变成了匈奴放牧之地。

  上党,太原,雁门等地,现在依旧能够保全,主要还是三晋大地沟壑纵横,山连着山,不是骑兵驰骋之地。

  这個时候,就连李耀也在郿宫,粮食,事关消灭匈奴成败,他肯定要亲自把关。

  看着一辆接一辆的小独轮车,推着粮食源源不断运了过来,李耀也是不由点了点头,小独轮车就该这么使用。

  否则真靠肩挑背扛,运一万石粮食,一半都得耗在路上,那些民夫总得吃喝,毕竟不能不吃不喝。

  荀攸跟在李耀身边,看着这些小独轮车,一边惊叹它的好用,一边感到疑惑不解:

  “将军,您对消灭匈奴太过于执着了,这些年里,匈奴屡次犯上作乱,确实应该进行惩罚,但是如果想要彻底消灭他们,在我看来,十分困难!”

  李耀转头看他一眼,然后便是笑着说道:

  “公达,这你就不懂了,其一,我并不想留下匈奴这个隐患,其二,我们李家在凉州拥有的实力,不但不弱于匈奴,反而更强于匈奴!”

  荀攸还是知道一点,因为就在十年之前,李文侯,北宫伯玉,就拉出了十几万的叛军,若非卢植能力非凡,就连长安都要被他们攻下了。

  这也导致荀攸心中不住吐槽:

  “造反起家,竟然成了大汉一等一的权臣,这个世道真够混乱!”

  这时,李耀突然问了一句:

  “公达,攻打匈奴,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荀攸听到这话,就像回到本职工作,皱眉思考,片刻之后,便是给出一个答复:

  “现在匈奴已经不如几百年前,他们野性,凶性大大减弱,只要围三阙一,留下一条生路,他们就会向着生路狂奔,这才能够更彻底的,更干净的消灭他们,否则被逼到绝路的野兽,就会变得极为凶狠!”

  李耀闻言点了点头,他认可了荀攸这个想法,然后说道:

  “公达,这次打仗,你也跟我一起过去,把你放在后方实在是屈才了,见识见识李家铁骑,看看天下有何人能挡之!”

  荀攸愣了一愣,接着便是拱手说道:新笔趣阁

  “遵令!”

  ……

  北地郡,最西北端,这里有着一座名山,贺兰,贺兰以东,就是三大河套平原之一的西套平原。

  另外的前套平原,后套平原,都在并州最北边上,整个河套平原很大,但是其中最富饶的,还是西套,前套,后套平原。

  这里有着众多杂胡部落生存,但是李炎,李林,他们兄弟两人领着四万骑兵,从武威郡浩浩荡荡杀了过来。

  所过之处,要么降,要么死,什么杂胡能跟他们对抗,就连他们一轮冲锋都挡不住。

  趁着大河尚未解冻,直接杀到大河对岸,把北地的郡治富平,也给一起拿了下来。

  说起富平,这里也是一处大河重要渡口,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线,南线,走陇西,过金城,前往武威,经过河西走廊再进入到西域,北线,走安定,过北地,就在富平渡过大河前往武威,同样也是经过河西走廊再进入到西域。

  现在汉朝,失去对凉州的控制,也已经有快十年了,地方势力,杂胡势力,在李家没有理会这里之前,还能掌控此地,在李家准备占领这里之后,通通都要让位。

  兄弟两人,四万骑兵,三万属于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