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会盟讨董

  而此时的曹操,也是灰溜溜的逃到陈留,但是逃到这里之后就不逃了,人脉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陈留太守张邈是他至交好友,曹操就在这里安顿下来,又是变卖家产,又是联系宗族。

  他是沛国谯县的人,但是陈留距离沛国谯县,中间隔着一个梁国,如果逃到沛国,征收粮草,征募士兵,再杀回来,那就浪费太多时间,不如陈留距离洛阳更近。

  同时陈留太守张邈,以及陈留名士卫兹,都是敬佩曹操勇气,出钱出力帮他募兵。

  并且自家兄弟,夏侯惇,曹洪……带着不少乡里少年,赶到陈留投奔曹操。

  只是一个月的时间,便是招募五千士兵,他们缺少甲胄,战马,兵器都是自带,也不统一,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如果这也能算军队,那么曹操确实有了五千军队。

  有了军队,曹操也就不再隐藏,直接公开号召各州各郡,共同起兵讨伐逆贼董卓。

  不过尴尬的是,除他本人之外,各郡各州,那些刺史,太守,根本没有进行回应。

  说白了号召力不够,罗老爷子写三国的时候,肯定以结果为导向,因为曹操是汉末的乱世之中,最后的胜利者之一,所以什么好事都是他的。

  但事实上,现在曹操人微言轻,没有足够号召能力,虽然确实是号召了,但是最终没有成功。

  无人响应,曹操心中暗恨不已,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暂时操练兵马。

  等到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0年,正月,东郡太守桥瑁矫诏,假借三公名义,号召各州各郡讨伐逆贼董卓。

  这次各地刺史,太守才是真的响应,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这十几路刺史太守响应,至于曹操暂时依附张邈,同时孙坚暂时依附袁术。

  要说他们算是一路诸侯,这也确实有些勉强。

  总之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号召,最终袁绍,王匡屯兵河内,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四人屯兵酸枣,至于其他几路诸侯,都是还在各自地盘,抓紧征收粮草,抓紧招募士兵。

  要粮草,要士兵,那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必须要从百姓那里去抢,再把百姓抓为壮丁,这样才能组成军队。

  也是东汉兴文偃武,只有禁军以及边军还有编制,虽然少的可怜,但也有着编制,至于其他各郡各国,郡国兵被裁的差不多了。

  如果没有黄巾起义,导致地方豪强最终尾大不掉,就凭他们想要造反,兵还没募齐,粮还没征齐,就被朝廷派出大军给剿灭了。

  酸枣会盟,袁绍根本没有过来,只有四路诸侯会盟,他们四個太守谁也不敢上台,生怕最终成了袁绍的眼中钉,于是就一致推举了臧洪,他的家世清白,义薄云天,至于臧洪也没拒绝,上台之后慷慨激扬,声情并茂发表一番演讲。

  给他们的起兵,披上一层正义外衣,最后遥尊河内的袁绍为盟主,虽然还没真正出兵,但是联军已经组成。

  其实细看这些诸侯,以及这次会盟,就会发现他们没有多少实力,就连那些做州牧的刘氏宗亲,也是基本没人参加讨董会盟。

  刘焉,刘虞,是他们蠢笨吗?还是他们不忠于皇帝,不忠于朝廷?

  恰恰相反,他们都是非常聪明,并且忠于皇帝,忠于朝廷。

  他们都是什么身份?

  他们都是刘氏宗亲!

  只要皇帝还是姓刘,那这天下就是姓刘,他们就会尊奉朝廷。

  董卓做什么了?董卓做权臣了!而且作威作福,极为放肆。

  但那又怎么样,他并没有篡位,虽然皇帝受了委屈,但是等到董卓死后,皇帝姓刘,天下姓刘,汉室江山依旧还在。

  因此这些刘姓宗亲,为何要跟世家搅在一起,这些世家干的都是些什么事,他们正在造反!

  皇帝还没有死,他们公然起兵,对抗朝廷,无论披上多正义的外衣,即便说是勤王,但实际上就是造反。

  这是对皇权的践踏,而且持续时间越长,对皇权的危害越大。

  地方百姓懂些什么,他们就只知道以后不用再听刘氏皇帝的了,只听太守,刺史,这些土皇帝的话。

  世家豪强胆大妄为,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因为就在不久之前。

  何进被自己蠢死了,那个时候世家已经输了,毕竟按照政治斗争运行规则,朝廷权力就该归于宦官,世家应该自行退避,然后等待下次机会。

  但是他们没有退避,而是带兵杀进皇宫,杀进宫中所有宦官。

  这可不是政治斗争,这是军事斗争,而且还在践踏皇权,皇帝住的地方被臣子给带兵攻破了。

  圣人之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他们给踩在脚下,这也有脸自称读过圣贤之书-->>